感悟嘉兴端午之魂
又近五月五,端午的气氛日渐浓烈。我的才情横溢的博友们早已将粽子、老蒜头、雄黄酒、菖蒲、艾叶、煨鸭蛋……
一个个端了上来,在嘉兴在线博客园里摆成了一长溜,成为有关端午的真正“博览会”。这几天我的耳边经常听说过端午的事,邻居大妈们热衷于拿从前过端午的事与今日作比,然后发出一连串带着微笑的感叹。一群小孩子被奶奶们的述说勾起了馋欲,喊着要吃粽子、黄鳝,还要喝雄黄酒。对于孩子们来说,其实端午节吃什么已经没有多少诱惑,因为那些东西太普通,可以天天吃到。他们或许在疑惑,大人们为何热衷于说端午过端午。
我似乎闻到了粽子的喷香、新鲜老蒜头的香辣、雄黄酒的浓烈、菖蒲和艾叶的苦涩与芳香……
端午节快到了,人们对于端午的回忆、联想与展望是如此兴致勃勃;商家们正在谋划即将到来的粽子推销大战;有点生意头脑的乡亲们赶紧踩点踏看,看看哪里的菖蒲、艾叶生长茂盛;由政府组织、民间参与的端午节各类庆典与游乐活动正在紧锣密鼓筹备,即将隆重登场……
嘉兴的端午节,有好戏看。
是的,嘉兴人的端午,正在构筑一道浓墨重彩的风景墙。
我在想,端午为何在嘉兴的土地上开出如此绚丽之花?国人的端午,嘉兴人为何尤钟情?
小的时候我曾经问过母亲:为什么要过端午节?母亲笑着说:傻孩子,不过端午节,你哪来粽子吃啊。我咬一口喷香的粽子,心想端午节真好。那个时候条件不好,父母忙着干活,但到端午节时,母亲会开夜工裹几只没放馅的粽子,煮得满屋子飘香;父亲拿个手电筒去了夜幕中的田野,回来时桶里游动着许多条黄鳝,端午节那天杀了黄鳝,放入新鲜挖回的蒜头,煮一锅黄鳝汤,味道鲜极。一家人围着乐呵,让我最初感受到了端午的气氛。后来的许多年里,每到端午,父母总是不忘作些表示,而且随着生活条件的逐渐好转,端午节的内容也日渐丰富。
村里人也热衷于过端午,吃粽子、黄鳝、黄泥蛋是最常见的保留节目,有些人家还挂菖蒲、艾叶、蒜头,喝雄黄酒,他们虔诚地做着这些,祈求着良好的愿望。这样的风俗年复一年地复制并演变,直到如今,端午的形态被我们弄得愈加绚烂多彩。
我的端午经历实在肤浅,关于端午节俗的历史与地理渊源知之甚少。为了解答疑问,我查阅了相关史料、资料。
据记载,嘉兴端午节俗已有二千多年历史。嘉兴地处水乡泽国, 河湖纵横交错,嘉兴人“以舟代车”,生活“一日不能废舟楫”,
这给舟船制造和龙舟竞渡创造了条件。嘉兴农村盛产稻米箬叶,给裹粽子提供了方便。而这些是嘉兴一带端午节活动历久不衰的根本原因。端午节众多民俗文化内容是经过长期传承形成的,其民俗样式得到了百姓认可。
端午是祖先创造的以消灾避疫求吉祥为主题的节俗,后来被赋予了纪念的意义。据了解,全国各地古往今来受到端午祭祀的人物共有10多人,包括清官、名将、英雄、豪杰、诗人、孝女等,以伍子胥首开先河,屈原影响最广。流传于嘉兴的的龙舟竞渡和端午吃粽子,就是典型的带有端午纪念意义的节俗。嘉兴的龙舟竞渡与其他地方有所不同,它不是源于战国的屈原,而是为了纪念春秋吴国的伍子胥。
据资料记载,伍子胥刚去吴国时,吴还是个小国。伍子胥在公元前514年造起了著名的阖闾大城,奠定了吴国强盛的基础。后来,伍子胥又辅佐夫差实现了争雄东南、称霸中原的伟业。这样一个有功之臣,就因为敢于提出不同政见,加上奸臣的谗言,失去了吴王夫差的欢心,最后竟命他“自裁”,还令人将伍子胥尸体抛浮江中。对于这一段故事,司马迁也在他的《史记》中作了详细记述。
在嘉兴市南湖区大桥镇有胥山,相传就是当年伍子胥练兵的地方,这里一直流传着端午节与伍子胥的渊源。关于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因为人们敬仰伍子胥这位忠心耿耿的大将,想追上去救他;也有的说是因为曾有人看到过骑着白马站在潮头的伍子胥,每年五月初五,钱塘江口开始泛起初潮,人们驾舟追潮,就是希望能见到伍子胥显灵,民间因此有“五月五日
时迎伍君”之说。虽然是民间传说,但都表明了一种意思:传承了千百年的嘉兴人赛龙舟习俗,与纪念爱国忠臣伍子胥有关。同样传承了千百年的端午裹粽子习俗,是因为伍子胥是被装在皮囊里扔进大海的,吴越故地的嘉兴老百姓希望龙蛇不要伤害屈死的伍相,每到端午就往江河抛粽子,久而久之,演变成了端午裹粽子吃粽子节俗。
端午内涵丰富。嘉兴人的端午,既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共性,也有嘉兴独特的地域特色。除了消灾避疫求吉祥的原始主题,我们的祖先不忘那些为国献身的清官、名将、英雄、豪杰,在端午节俗里融入了纪念与缅怀的含义,尤其对同处吴越之地的爱国忠良伍子胥投入更多缅怀之情,这让我对嘉兴端午的理解有了更深的层次和更多感动的成分。
近日得到消息,国务院已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明确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战略定位,即: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到2015年,长三角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这是令人振奋的消息。嘉兴处于长三角的中心位置,在建设小康、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嘉兴市政府大造端午之势,嘉兴各地民间大兴端午之风,嘉兴人要将嘉兴端午品牌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就具有了特殊意义。沉浸在端午热烈的氛围里,我慢慢地触摸到了嘉兴端午的灵魂。嘉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武亮靓在介绍“2010中国•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时说,要以此为契机,大力弘扬中国端午民俗文化内涵,尤其是嘉兴端午民俗的地方文化内涵,表达全体嘉兴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怀,打造全体嘉兴人民共同的美好精神家园。
爱祖国,爱家乡,爱生活,并将这份爱转化为建设嘉兴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强大动力。这样的动力,就如竞渡的龙舟,势不可挡;如深情缅怀之意,绵绵不尽……
这就是我所感悟到的“嘉兴端午之魂”。
端午,一个久远而不衰的故事,化作了民族的坚强灵魂,融入了嘉兴人的一往情深。
我的端午博文(链接):
我家的端午粽子
http://club.cnjxol.com/attachments/2010/05/169620_2010052710422513XTi.thumb.jpg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