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聊人的性格

(2009-12-17 08:53:07)
标签:

性格

杂谈

分类: 感悟

 

 

      内容概要
        人从娘胎里一生下来就贴上性格的标签了。
        人的性格是“内向”好还是“外向”好,真的难说清楚。
        一个人的性格本质,是先天注定了的,想改很难。

 

 

闲聊人的性格

 

 

 

“内向”与“外向”

——闲聊人的性格

 

    人各有性。人的性格很复杂,在分类时常常将 “内向”与“外向”分为人性格的两大类。我们平时说谁“内向”或“外向”,一般说的就是性格。
    前几日我在街头碰到儿时一玩伴,他在县城一个工地上打工,刚吃完快餐出来。我兴奋地迎上去,大声招呼他,他站住了,露出笑容看着我,没说话。我问吃饭了吗?他答嗯。我问来县城做啥事啊?他答干活。我问在干啥活?他答开沟。我问在哪里开沟?他答工地上。我还想问…… 我没劲问下去了。我问得累,他答得或许也不轻松。毕竟是儿时玩伴,而且好久没见了,感觉还有好多话要说,可又不知从何说起了。我没提问题,他也就没话说,我们就这样在冷风里僵持了好几分钟。与我同行的同事悄悄说:这人真是,一棍子打不出个闷屁来。
    我这儿时玩伴属于“内向”型性格。他小时候就话少,长大了仍没改变。听说他妻子性格豪爽,做事干练,很会说话,一有空就往邻居家串门,与左邻右舍说闲话,她去哪里,哪里就会很热闹。他妻子大概就是“外向”型性格。
    人的性格真是有趣,从娘胎里一生下来就贴上性格的标签了,只是当时还看不清楚。随着年龄增长人长大了,性格标签也慢慢显现了。大人们会说,这孩子,象他爸,或者说象他妈,或者说一个都不象,生了个“搅种货”(土话,意思是没遗传父母性格,变掉了)。
    我去网上查了一下,看到了心理学家关于人的性格的描述。
    “内向性格的人心理活动倾向于内部世界,他们珍视自己的内在情感体验,对内部心理活动的体验深刻而持久。内向性格的人感情及思维活动倾向于内,感情比较深沉,待人接物小心谨慎,喜欢单独工作。这类人喜爱思考,常因为过分担心而缺乏决断力,对新环境的适应不够灵活,但有自我分析与自我批评的精神。”
    “外向性格的人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世界,经常对客观事物表示关心和兴趣,不愿苦思冥想,常常要求别人来帮助自己满足情感需要。外向性格的人常将自己的想法不加考虑地说出来,即思维外向,这类人心直口快、活泼开朗,善于交际、感情外露、待人热情、诚恳,且与人交往时随和、不拘小节,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由于比较率直,因此这类人缺乏自我分析与自我批评的精神。”
    说得极是。
    我以为,在当今开放社会,具备“外向”性格的人可能更容易出息,会路子更宽阔一些,成功的机会和做事的收益更多一些。也就是说,“外向”型性格的人,更适应在当今的开放社会发展;现代社会环境,更适合于“外向”型性格的人。我接触过很多“内向”的人,他们渴望自己从“内向”变成“外向”,他们正在努力磨练自己的性格,可是收效甚微,到头来还是原来的自己,感觉与现代社会“赶不上趟”,因此而苦恼着。
    我属于偏“内向”型性格,所以我也有过类似的苦恼。
    不过,最近我接触了一个人后才发现,其实我对“内向”与“外向”性格的了解并不全面。他是我从前的熟人,属“外向”型性格,最近几年出外闯荡,将事业做得蛮红火,摊子大了,名气响了,烦恼也纷纷找上门。那天他说精神疲惫,我看他面容确实憔悴,他说已经厌烦了打拚的生活,羡慕“内向”人的安逸,渴望过上“内向”人那样的安静生活。我惊讶:性格“外向”、事业红火、生活潇洒的他也有苦恼?居然羡慕“内向”者的安静生活!
    忽然觉得,人的性格是“内向”好还是“外向”好,真的难说清楚。心理学家这样分析:“内向与外向是性格的一个维度,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内向和外向是一个连续体,内向和外向分别处在这个连续体的两端。”我想到了小说《围城》里的一句话:“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究竟是“城里”好还是“城外”好,也难说清楚。
    凡事都有两面性,这性格的优劣,看来也不能绝对而言。
    前段时间有领导在作报告时经常说“性格决定命运”,想想也是有道理的。有些人性格犟,认准了就不肯低头,错失得益的机会;有些人看脸色行事,贴紧领导心窝,就会轮到好处。在功利至上的当今现实社会,如果哪位能将自己的性格象小孩子玩的魔方一样,根据需要变来变去,那他一定是八面玲珑了。
    可是,性格能改变吗?
    我以为,性格大半是先天给的,后天环境会有影响,但很微小。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性格本质,是先天注定了的,想改很难。我们曾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在乡下流传着这样的俗语:“狗改不了吃屎”、“黄鼠狼变不了矮脚狗”。这些话虽然难听,却很经典,说的都是“性格难改”的意思。
    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两个人,一个闷声不响,与人在一起半天说不了几句话,同伴们说他“闷屁不放”,是“内向”性格;另一个人,特别爱说话,逢人便说,说过的话重复着说,到处哇啦哇啦说,同伴们给他取绰号“叫鸭子”,属于“外向”性格。
    后来,这两人走了官运,都当上了蛮大的官,出入高级场所,开会坐在主席台,每日迎来送往,每餐山珍海味。环境变了,接触的人不同了,做的事上档次了,可奇怪的是,他俩的性格还是没变。一个很少说话,难得说几句,也是短句,从不拖泥带水,那些新闻记者做笔记时都竖着耳朵,生怕漏了内容误大事。而另一位呢,仍然很爱说,也很会说,一说话就滔滔不绝,弄得那帮记者经常走神开小差。
    最能体现两位领导性格差异的,是在开大会讲话时。
    “内向”型领导在主持会议、作会议总结或者向与会者提工作要求时,总是1.2.3短短几条,秘书怎么写他就怎么念,从来不借题发挥,一些不写稿子的讲话,更是言简意骇,往往没到会议结束时间,就将话讲完了,主持会议的小领导看看表核实时间,又审核了一下会议议程,确信所有程序都已走完,再坐着感觉无聊,就提前宣布散会了。
    “外向”型领导讲着讲着就将袖子捋高了,语调高低起伏,声音抑扬顿挫。他将秘书写好的稿子切割开来念,中间加上自己的联想与发挥,这些联想与发挥往往扯得很远,有些还与主题不搭界,但他说得津津有味,与会人员只当听笑话。如果秘书没准备稿子,那这个会议的时间就更难把握了,主持会议的小领导会以一种很夸张的姿势看表,意在提醒大领导时间不早了,参加会议的人碍于领导的威严和对领导的必要尊重,都不敢大声“开小会”,但心思早在酒店的包厢里了。
    熟悉两位领导原先性格的人悄悄在说,奇了怪了,他俩官升大了,这性格还在原地踏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听壁室
后一篇:不写博的日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