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老物件故事(8):
黄鳝箩.网船.网船郎人
(一)
“弯弯曲曲一条街,一桌酒水摆在那,吃要过夜,勿吃也要过夜......”
这是我小时候经常给同伴出的一条谜语,要是对方猜不着,问我是啥,我便会指着田野嘲笑他说:你看看那儿是什么?田野里有一个扎花头巾的女人,正弯腰将一只黄鳝箩张入水田中,谜底就是拿在女人手里的捕鳝工具:黄鳝箩。
黄鳝箩由竹蔑编织的一个主筒和一个副筒组成,两只筒的一端成90度垂直状连接在一起,里面开了一个洞相互连通。主筒上有两个向外敞开的进口,口子上各安装一只倒笼,由尖尖的竹片组成,尖的部分朝向里面。副筒上的口子用盖子盖着,里面放了一段蚯蚓作诱饵,用一根竹签固定着。下午三四点钟后,张黄鳝箩的人挑着满满一担黄鳝箩,走在田埂上,将黄鳝箩置于岸边的水田里。黄鳝闻到了蚯蚓的腥香味,抵不住诱惑,便在夜间出洞觅食,从黄鳝箩的主筒口游进去,顺着蚯蚓味道游进了副筒,就出不去了,因为倒笼上尖尖的竹片挡住了出路。不知道哪位先人,想出如此妙计,让黄鳝有去无回,正如谜语里说的“吃要过夜,勿吃也要过夜”了。翌日清晨,张箩人去田头收黄鳝箩,握住黄鳝箩摇一摇,黄鳝箩湿漉漉沉甸甸的,里面发出扑扑声响,张箩人便微笑了。箩里有黄鳝,还有泥鳅,偶尔还会钻进一条蛇。
(二)
夏天的时候,村小学旁边的河里经常停着几只网船。
每天早上上学走在桥上,我看见网船上的大人小孩都忙着倒黄鳝。他们的动作麻利顺溜,先拿起黄鳝箩摇摇,然后打开副筒上的盖子,将黄鳝泥鳅倒入桶里。有时候倒完后还往里面瞄一下,然后用力甩几下,甩出一条死去的蛇。黄鳝和泥鳅身体滑溜溜的,容易倒出来,而蛇的身体很毛糙,不容易倒出来。我看见蛇后禁不住毛骨悚然,因为我最怕蛇。
傍晚放学时,我看见停网船的地方只有一帮小孩子在玩耍,大人们和稍大一点的孩子们都去田野张黄鳝箩了。每只网船上都生了一大帮孩子,他们穿的衣服很破旧,弄得很脏,说话听不懂,所以我们只有好奇地旁观,不与他们来往,有时候还像防贼一样防着他们。听大人说网船是从苏北那边摇过来的,苏北那边比我们这儿还要苦,那时候黄鳝泥鳅不值钱,捉到了黄鳝与当地人换米换旧衣服养活一大帮人。他们生活过得很艰苦,当地人看不起他们,叫他们“网船郎人”,叫女的“网船郎娘娘”。
下午的时候,网船郎人倾船出动,去岸边地头挖蚯蚓,叽哩呱啦说着苏北话,引来很多好奇的目光。大人们开始注意他们,还提醒他们这儿那儿不能挖,因为他们经常将结实的田岸挖破了,将生长中的庄稼根部撬松了。有时候他们也去村子里的空地上挖蚯蚓,大人们会很警觉,叮嘱在家的孩子看着点,担心晾着的衣服被网船郎人顺手牵羊了。
顺手牵羊的事确实经常发生,主要发生在瓜果菜地里。邻居家种在河边菜地里的青菜、萝卜经常被拔掉,我家菜地里的南瓜、蕃茄也常常不翼而飞。大人们对此很痛恨,虽然没有亲手抓到,但一致认为是网船郎娘娘干的,于是就有了骂人的话,后来骂顺了嘴,竟成了一首用土话骂人的民谣:“网船郎娘娘沿河滩,B里夹棵盐鸡菜……”
我们一帮小孩子走在桥上,朝着网船大声念,网船郎人抬头看看我们,没啥反应。我们说的话他们也基本上听不懂,所以我们敢大声地念,帮着大人出气。
(三)
也有与网船郎人走得很近的人家。
村子里有个叫有贵的中年男人,经常去网船上转转。开始时走在窄窄的踏板上身体晃悠悠的,后来走熟了身子就笔直了。有贵走进船舱时将头缩得很低,怕撞着了低矮的棚沿,有一只手从船舱里伸出,引导有贵进去。有人看见那只伸出来的手很小巧,手指尖尖的,是女人的手。村里人听了都不以为然,有贵平时胆子不大,不会有那种事,再说找相好的也不可能找被人看不起的网船郎娘娘呀。有贵娘子也听说了,笑笑说:有贵喜欢吃黄鳝。
听大人说,网船郎人与有贵好,是因为有贵大方。那天有贵在菜地里摘青南瓜,正好有个网船郎娘娘带着几个孩子来地边挖蚯蚓。那几个小孩子看着菜地里红彤彤的蕃茄淌口水,有个小孩将手伸到了蕃茄架下,被网船郎娘娘喝住了。
有贵第一次很认真地看了网船郎娘娘一眼,看见网船郎娘娘喝住孩子时,脸都涨红了,额上沁着汗珠,伸手捋汗时,将盖在头上的蓝花巾捋掉了,露出了长长头发圈成的一个发结。她大概三十来岁,穿得很旧但很整洁,身材修长,脸色微黑,挥锹挖蚯蚓时,胸部一耸一耸的。有贵没想到,网船郎娘娘也有这么风韵。几个孩子帮着捡蚯蚓,眼睛却往蕃茄那边瞟,有贵动了怜悯心,立即摘下蕃茄给小孩吃,还拿着一个递到网船郎娘娘面前,网船郎娘娘红了脸说谢谢,没接。有贵走时,又采下一只很大的青南瓜给了网船郎娘娘,她说不要,有贵说拿去炒了吃吧,很酥很呢的。
第二天午饭前,网船郎娘娘拎了半小桶黄鳝送到有贵家里。有贵娘子开心得连说谢谢,要留网船郎娘娘吃了饭再走,网船郎娘娘说不客气了,就拎起空桶脱身走了。有贵看得清楚,网船郎娘娘今天穿了件花格子衣服,没戴头巾,将脸全部露着,比那天在地里时靓丽多了。
晚饭后,有贵娘子去菜缸里摸出一大把水花菜,叫有贵送去。有贵娘子说,网船上地方小做不了这种咸菜,我们得礼尚往来,不能白吃了人家的黄鳝。从此,有贵家与网船郎人走得近了,有贵经常去网船上转转。
有一次,有人看见网船郎娘娘的男人带着一帮孩子出去了,后来有贵进了网船,那只伸出来的女人手没去遮棚沿,而是搭在了有贵肩上。后来,网船摇晃得厉害。那人很夸张地说,网船将水摇出了波浪,有贵和网船郎娘娘在船舱里弄得很厉害。听的人不禁浮想翩翩,但静下心后想想,又觉得不会是真的,有贵没这么大胆吧?再说了,在那么小的网船里怎么做那事啊?有贵娘子也听说了,她死都不相信,有贵会与网船郎娘娘搭上,因为有贵昨晚还与她闹得欢呢。
有贵家与网船郎人继续友好地来往着。有一日晚饭后,有贵娘子带着两个孩子去生产队仓库场上乘凉轧闹猛了,网船郎娘娘又拎着小桶去了有贵家里。有贵娘子说忘了带莆扇了,回家去取。家里暗着灯,有贵娘子拉亮了电灯,突然惊呆了,有贵和网船郎娘娘正在扭扭捏捏地抱在一起,呼哧呼哧喘着粗气,那只小桶踢翻在地,地上爬满了黄鳝......
天亮后,有贵娘子就去停网船的地方骂娘了。我上学走在桥上时,看见有贵娘子将网船郎人收回来的黄鳝箩一个个踩扁了。网船郎人没作大的反响,他们自知外乡人斗不过象有贵娘子这样的地头蛇。
中饭前,网船悄悄地摇走了。
(四)
上初一那年暑假,父亲给我买了10只黄鳝箩,让我每天傍晚前张到田里。
我学着网船郎人的样,下午去挖蚯蚓,然后用一根竹签插进蚯蚓的肚子,放进黄鳝箩里,固定住,再将黄鳝箩放进一只草蔀里。太阳快落下的时候,我背着草蔀走在田埂上,找秧苗与岸边空档稍大的地方,将黄鳝箩放下去,捞一把烂泥压在上面,一般一个田岸放两只黄鳝箩比较适宜。第二天,天蒙蒙亮的时候,我就去收黄鳝箩了,摇一摇黄鳝箩,里面有声响,我很兴奋,背起草蔀一路小跑回家。
第一次,我捉到了1斤多黄鳝和几条泥鳅。母亲将黄鳝杀了,煮了汤,里面放了清笋和蒜头。是正宗野生黄鳝啊,味道鲜极了。
第二次,捉到了将近2斤黄鳝,有一条大黄鳝圈在箩里,甩了好一会才倒出来。母亲让我将黄鳝送给了隔壁堂哥家,说我经常去堂哥家吃饭,现在捉到了黄鳝,应该送点过去。我拎着黄鳝往堂哥家走去时,回头看见母亲的眼光里充满了温柔和喜悦。
张黄鳝箩开始时很有新鲜感,觉得好玩,捉到了黄鳝还有成就感。可是做长了,就觉得烦了,早上收黄鳝箩也不及时了。有一天我正在倒黄鳝,有一只黄鳝箩很沉,摇一摇,发出扑扑的响声,可能是一条大黄鳝。打开盖子倒了几下,黄鳝没出来,再甩几下,还是不出来。我眯着眼睛往箩里观察,突然看见一条长长的水赤练蛇塞在里面,那毛毛的蛇皮、火红的蛇肚,吓得我大喊一声,将黄鳝箩丢出老远,抓黄鳝箩的手难受之极,那感觉甩也甩不掉、擦也擦不去。
从此,我再也不想张黄鳝箩了,10只黄鳝箩完成了使命,一直放在猪舍的搁板上,直到霉烂。
看到黄鳝箩,我就会想起网船、网船郎人、网船郎娘娘,还有有贵与网船郎娘娘的故事。那个时候我们对网船郎人是不理解的,他们四处漂泊,寄人篱下,无条件享受生活,有情感无处释放。为了大大小小一帮人的生存,他们整天围着黄鳝箩忙碌,实在不易。
【注
/
网船,即张网的渔船,这里说的是捉黄鳝的渔船;网船郎人,即网船上的人;网船郎娘娘,即网船上的女人;张黄鳝箩,即将黄鳝箩放入水田里;B,是说女人脏话的的替代词。均为海盐方言土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