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影《安家》影评|张永权:反映边疆脱贫攻坚战生活的好电影——观电影《安家》有感

(2022-06-02 07:30:02)
标签:

易地记

电影安家

沈洋

反映边疆脱贫攻坚战生活的好电影

——观电影《安家》有感 

张永权

电影《安家》影评|张永权:反映边疆脱贫攻坚战生活的好电影——观电影《安家》有感

 

    有幸观看了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电影家协会举办的云南本地题材优秀电影展,根据我省作家沈洋的中篇小说《易地记》成功改编的电影《安家》,在影片尾声《大中国》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豪迈欢乐的歌声中走出影院,被感动的心潮仍在不停地涌动。

    这部反映脱贫攻坚易地搬迁精准脱贫生活,为伟大复兴的梦存史的优秀电影,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喜迎党的二十大,和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发表80周年的节点,在云南首映,更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毛主席讲话中特别强调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文艺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和关于文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都反复指出,我们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电影《安家》正是在这个根本问题上,站在新时代人民的立场上,用电影艺术这一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反映了乌蒙山贫困乡村累马寨村,在党的脱贫攻坚的伟大战略方针指引下,通过解决易地搬迁的一系列矛盾冲突,实现精准脱贪,让乡亲们走上小康道路,建设美丽乡村的时代巨变,热情呈现了走过100辉煌历程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时代本色,塑造了以赵卫国为代表的农村基层干部,为了贫困山区农民早日脱贫,千方百计化解易地搬迁的各种矛盾,克服自身困难和病痛,无私无畏,为贫困群众安居乐业办实事,实现易地搬迁,带领贫困农民走上小康之路,平凡而真实的感人形象,同时还塑造了新时代贫困山区的各种底层农民形象,是一部接地气、有温度、充满乌蒙山地区生活气息,有一定可观可思的好电影。也可以说是以边疆贫困农村党的基层部和人民群众为电影主要人物形象,真正为农民群众服务的优秀电影。

    看《安家》让我感动的是,这部电影的主创人员,从导演金琛、到主要演员娜仁花等,都是艺术成就硕果累累的著名艺术家,娜仁花还荣获过全国的电影金鸡奖。他们怀着导好、演好,成功拍摄出一部反映边疆乌蒙山贫困农村精准脱贫好电影,为中华民族伟大的决心,倾注了满腔热情和艺术才华。他们不辞辛劳,不畏艰苦,在乌蒙山昭通大山包一带艰苦环境体验生活,特别在还原当年贫困的环境下,去感受贫困农民物质的艰难和心灵上的种种贫困,为他们成功拍出这部优秀影片,增强了信心和生活的基础。娜仁花饰演的农村基层干部形象,非常朴实,情感真挚,一举一动,都反映了作为一名党的基层部的本色与担当。她是在查出患了严重胃病,已出现癌症病灶,急需切片确诊的关键时刻,为了山区贫困农民的早日脱贫,放弃治疗,听从党的召唤,到累马村上任的。她在两难面前的内心矛盾、取舍和决断,都表现得真实可信,甚至到累马寨村遇到各种矛盾和阻拦,内心也充满了无奈和痛苦,但到大山包凤凰岭高峰上,放开胸襟,一阵发的怒吼后,又在党和人民利益面前,回到艰难的战斗岗位。演员的表演,真实可信,美好而予盾的人性最终统一在一名共产党员的党性上。看到这里,我深受感动,流下了热泪。当然作为电影基础的剧本创作,也给演员的表现,让演员身入心入,演员与剧本人物,融合一体,也是非常重要的。这部电影的导演剧本围绕易地搬迁的矛盾冲突,所结构的故事,也有不少精彩之笔。像几口猫尿就胡言乱语,坚决反对搬迁的醉鬼李有光在故事中的穿针引线及转变,农村外出行骗的假商人祖拱嘴的搧风点火和被识破的情节走向,教山村儿童唱歌学知识的女农民和夫的回归带头搬迁的榜样作用等,这些故事中的农民形象,真实生动,为作品主人公赵卫国的形象,起到绿叶扶红花的作用,也为主要演员,心入剧情,融入剧本,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看这部电影,让我们身临其境易地搬迁精准脱贫的现场,感同身受,和电影中的群众场面来自贫困山区群众演员的生活化的真实表演也很有关系,也使这部电影接地气,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为农民观众喜欢,为农民服务的一个亮点。

    电影《安家》作为云南本地题材优秀电影首映后,就受到不少电影业内专家和观众的好评。这除了这部电影题材重大,导演与演员在艺术上的成功创作有关外,离不开这部电影改编的原著是部优秀小说。作家洋根据他在易地搬迁中感受的真实故事,创作出的优秀中篇小说《易地记》打下电影的文学基础。常说的剧本是一剧之本,电影又何尝不是如此。我认为沈洋的小说《易地记》也可称为这部电影成功的一剧之本。这部中篇小说早在2018年底创作出来,就发表在内刊《昭通创作》上。我当时一读,认为是反映脱贫攻坚战易地搬迁生活较早的优秀作品,人物和故事非常典型,就立即写了评论,很快这篇小说就在《边疆文学》的边疆开篇头条发表,立即被《小说选刊》转载,并获该刊的年度大奖,又以这篇作品作为书名,入选小说选刊的作品选。接着,这部作品又列入云南省文联和省扶贫办联合召开的云南省扶贫题材优秀作品研讨会的作品,我被指定就《易地记》发言研讨。发言稿立即被《小说选刊》公众号发表并被《中国作家网》转发。我对发言稿和原评论进行综合修改后,云南日报读书版全文发表,《云南老年报》文化周刊摘要转发。我当时认为,这部易地记小说,为电影的改篇,提供了优秀的文学元素,为电影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在看电影《安家》,沈洋也是编剧之一。我认为改编是成功的,既忠实于原作,也作为电影形式观赏性的需要,有所拓展,特别是在赵卫国这个人物的塑造上,所增添的患病内容,对塑造人物,很有亮点,最后落脚在搬迁人物看望住院的赵卫国,为她唱响《大中国》,提升了作品的思想境界。优秀的文学作品,为电影提供了重要的一剧之本,而通过电影形象,又扩大了优秀文学作品的受众天地。二者相辅成,作家参与影视作品的创作,大有可为,也是这部优秀电影给我们的一个启示。


(原载《昭通日报》2022年5月21日  云报客户端)


    作者简介:张永权,祖籍重庆万州区后山镇人,1965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共党员,中国作协会员。长期从事文学期刊编辑工作,先后担任《边疆文学》散文诗歌组长、副主编、主编,云南省作协副主席。编审职称。著有各类文学作品集28部,代表作有五卷本的《张永权文集》(分别为诗歌卷、散文卷、报告文学卷、小说卷、文论卷),长篇小说《桃花流水》、长篇报告文学《走进独龙江》和《张永权诗选》《张永权文艺评论集》《滇云漫记》。有多种作品和编辑作品获奖。2006年被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联合授予文学艺术成就奖。曾担任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鲁迅文学奖和云南省文学艺术奖评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