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受欺负,必须讨说法
(2013-03-27 04:14:56)
标签:
美好人生安宁社会育儿 |
一位新西兰的8岁女孩,仅仅因为胖一些便受到女同学的无情疏离,又受到男同学的无理欺负。在一次学校组织的郊游活动中,女生们先是商量好似的一哄而散,继而一大帮男生围住她,嘲笑她、推搡她,还有一男生威胁说要用斧子砍她。女孩被吓得瑟瑟发抖,从此对上学有了心理障碍。
爸妈得知孩子的苦楚后去学校投诉,学校的反应却是“deaf ears”:听而不闻。
爸妈开始坚持不懈的上诉行动,终于在近日取胜:NZ
Human Rights Commission (新西兰人权委员会)责成校方:1、接受亵职严厉警告
2、校方向女孩家庭赔偿精神损失费$9,000 = ¥54,000(详见13年3月7日The
一个人的尊严就是一个人的精神生命,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有自尊心。尊重他人就是爱护自己。
从7、8岁到12、3岁,孩子进入生态第二时段,这时候,孩子的心态基础已经奠定,要么阳光外向要么内向郁闷,接下来的日子将是这一基础的接续或逆袭,多数孩子会沿着原路越走越远,有的会在生活的冲击下改弦更张,有的会在挫折和痛楚中寻变革求上进。
在这一时段,大人的身教变得更加显现,大人有正向价值观能让孩子拥有诚信、大气、勇敢、开朗、有责任心、勤奋好学、有自我批评精神而又不人云亦云,有独立思维能力又善于学习他人等多项美德,而拥有本文实例中所写:敢于坚持原则、不怕得罪“上峰”,更是必要的。
同时,大人也需要言传,我华夏文化中的义气、士可杀不可辱、不为五斗米折腰、三人行必有我师等美好传统如今很少有人提及,这就会扩大人性中与生俱来的两个弱点:自私和懒惰。那样一来,爸妈的一场辛苦很可能换来的是孩子不堪对爸妈的报应。
只要大人持有正向价值观,孩子才会善恶有辨,全社会才会变得开明和谐。
路在哪里?在爸妈的嘴里,在爸妈的精神里,在全社会的向善之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