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全程育儿育儿随孩子年龄俱进亲子关系秘方 |
分类: 育儿 |
在音乐老师的邀请下,妈妈和姥姥去旁听小荷学唱,与往日不同,这天小荷站姿不好。姥姥悄悄请求老师让小荷调整站姿,老师说了一遍,小荷还是站得好似地不平,双脚着地不均衡。姥姥决定出面指正:小荷,你必须站直、挺起上身,不然唱不好。小荷突然哭了。老师保持沉默。妈妈搂抱小荷,不说话。姥姥继续坚持:起来,请站好。
小荷大哭着跑了出去。
尽管老师要姥姥留下,姥姥依然跟小荷跑了出去。
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大人必须首先关注孩子。
姥姥此时最担心的是,如果小荷满脸泪痕在全班同学面前亮相将对她的自尊心大有伤害。小荷一路跑,姥姥紧跟追……
还好,小荷没进教室而是进了女厕所,里面没旁人。小荷依然劲哭,姥姥说:“you are allowed to cry”(没事,你可以尽情的哭)。小荷的情绪明显放松了一些。姥姥又说:上次姥姥看你学歌你多好啊,今天这是怎么了?小荷在姥姥怀里又哭了一大阵,终于说话了:“我也说不明白,好像伤心,身体也不舒服,我要回家”。
回到家里,妈妈跟姥姥探讨今天的事故的根由:原来,从今年起,老师开始布置家庭作业,但小荷还没养成写作业的习惯,她习惯晚饭后阅读、听音乐和看会儿电视。
这天突然要睡觉了,才想起作业没完成,于是她要求爸妈早上六点叫醒她,一早补作业。显然比平日早起一小时小荷身体很不适应,这就使得小荷第二天萎靡不振、体力缺乏。
原因找到了,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事后想想,如果姥姥不坚持干预,那就找不到小荷唱歌失利的根源,而且,如此这般忘记写作业而导致起床早影响体能的事还会发生,那该多么遗憾。
儿童时代转瞬即逝,每次教育时机都不可忽略啊。
第二个事例:小荷喜欢长发不喜欢剪发,可是,天热、头发又长又密,晚上睡不好、对健康不利,怎么办?大人的义务是改变这一跟同学学来的坏习惯。姥姥前来,在小荷的哭声里,与妈妈一起坚定地带领小荷去到理发店,成功剪除长发,稀薄的短发轻松飘逸,小荷绽开了灿烂的笑靥。
这两个事例说明,对待第二年龄段的孩子:6、7岁到12、13岁,大人必须转变育儿方式,改顺养为说理和坚守原则。
为什么?
每个宝宝出生时都是天使,是上天原汁原味的子民,一直到5、6岁,幼儿还没有机会养成坏习惯,只有上天赋予的、能让幼儿圆满成长的天性和天聪,因此,在这第一育儿年龄段,大人必须顺养,如果逆幼儿的愿望而动就是违背上苍,就是逆幼儿的天性而动,就会毁坏幼儿心态,形成不良性格。
第二育儿年龄段6、7岁到12、13岁是说理、说教和坚持大人原则的时段,在这一年龄段,孩子受家人、同学和朋友的影响,很容易形成习惯,好习惯要赞赏,坏习惯要改正,这个时段的孩子依然有很强的可塑性,只要大人关注并坚持原则,孩子的坏习惯是相信容易改正的。需要提醒的是,在这个年龄段,即使大人态度严格甚至严厉,孩子的个性也不会受影响,因为这个时段,孩子的心态已经固化了。
第三育儿年龄段为青春前期和青春期,也就是12、13岁后,这个时段大人的说理不再真正起作用,说理的后果只会产生如下两个负面效应:要么让孩子反感更加逆反,要么孩子学得喜欢说教别人、夸夸其谈,口头功夫大,内里无变化。这一时段的育儿方法应以倾听和尊重孩子为主。
如此说来,第一育儿时段的原则是顺养,顺养做好了,到第二时段孩子才能听从大人的说理教育。第一时段要求妈妈有足够的耐心,听从宝宝的意愿,不去逆反宝宝。
第二时段对家长的价值观要求很高,必须有正能量,才能为孩子建树精英性格,接下来的第三时段,只需倾听孩子、不唠叨、不说教。
这三个时段掌控好,方法符合孩子年龄,孩子必然听商量,性格健康幸福成功,而且,亲子双方的关系必然贴心、友好、亲密、温暖。祝大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