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沙漠》,齐豫飘逸的歌声和颇具西域风格的编曲融合得丝丝入扣,从中听出一个淡定微笑的三毛来,在黄昏的大漠,衣角飞扬。
唱片:回声:三毛作品十五号
表演者:齐豫、 潘越云
发行时间: 1985
出版者: 滚石唱片公司
生命的回响
文/陈晓
专辑封面是一片淡淡的玄黄,让人联想到只属于记忆的一片大漠。这张叫《回声》的唱片,由三毛作词,李泰祥、李宗盛等人作曲,齐豫、潘越云演唱,记载了作家三毛苍茫的一生。回声,亦是三毛的英文名字。
1984年的三毛,停止了长年的漂泊,开始安定下来。然而,起伏的往事在遥远的地方震荡,“在深夜里,她醒来,那种声音还是如同潮汐一般在她身畔起伏”。于是她写下了这一首又一首的歌词。
十一首歌,诗一般的语言,一句一句描绘着三毛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心境。
三毛小时候曾因惧怕老师休学在家七年,前两首《轨外》、《谜》里,我们听到的是一个受伤后变得自闭、惊惶的小孩,在严酷的生活中那样卑微。《轨外》以节奏颇怪的小军鼓开始,表现出学校严格的制度化气氛,潘越云小心地唱着“胆小的孩子怕老师”,然后一声晴天霹雳,齐豫忧伤的声音漫出来,“……小小的双手,怎么用力也解不开,是个坏孩子的死结”。《谜》很短,伴着简单的吉他,两位歌手唯美的和声诉说着童年的迷惘:今生的起步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接下来的三首歌,则是三毛少年时期的故事,关于初恋,她写道:“直到这一刻,生命才显出了意义和一切复杂的滋味。”《七点钟》、《飞》都是李宗盛作的曲,前者氛围欢快而慎重,听着齐豫急切天真的声音,你仿佛就看见那个冲动的、重见生命色彩的女孩去开始狂热地爱。然而初恋多数没有结果,受着重挫,三毛只好走。《飞》是在机场的场景,潘越云干净的歌声唱了好久,结果隐隐期盼的人没来,还是走了。接下来优美婉转的《晓梦蝴蝶》,开始领悟到感情里一些深刻宁谧的东西。
然后三毛的生命开始盛大的绽放。如同乡愁的沙漠终于铺展在眼前,在那里,她真真正正地爱起生命来,生命变得旷达奔放。一曲《沙漠》,齐豫飘逸的歌声和颇具西域风格的编曲融合得丝丝入扣,从中听出一个淡定微笑的三毛来,在黄昏的大漠,衣角飞扬。
但命运对她来说实在残酷。丈夫的猝然去世,成为三毛一生的又一转折。《今世》中,紧绷的弦乐包围下,齐豫凄厉的唱腔可说达到极致,甚至是那样的狂放和尖利,不再要“哀而不伤”的所谓平衡,歌剧般的曲式,更让人不禁为之动容。这支歌,笔者一直不敢多听。
孀居的日子,看着白花一朵一朵开放,深刻的寂静中,日子那样慢。《孀》在遥远的思念中沉寂下来。带着泪痕的调子,无声地滑过一个又一个长夜。
但三毛终究是有勇气的,她说,她要的是黎明。接下来的三支歌,我们渐渐看见了光。《说给自己听》是熹微,钢琴有致的节奏下,刚开始仍想要干净地离开世界,但自说自话,渐渐地,终于明白了“知路的候鸟不迷航……明天的星星,四面八方”。潘越云和齐豫的声音相合着一声一声叠上来,悠扬地,朗声地,“让我说给你听吧……让我再说给你听吧……”节奏也明朗地出现,歌声飘到空中,向未来眺望。整张唱片中,笔者最爱的,亦是这首歌。
然后是《远方》和《梦田》,以这两首轻快的歌曲结尾,“远方是什么?是醒来时发觉星星四面八方。”心自由了,终于明白应当归于恬淡,让所有过往就此远去。现在,只需一亩小小的田,淡定地“种桃种李种春风”。听着听着,仿佛感都能觉到田野间的微风了。
这张专辑,不管对三毛的生平是否熟悉,想必听起来都会很有感触,因为,这是一段人生的记录,而我们,正在经历人生。三毛是故去了,但从歌曲里三毛令人动容的旁白,还有歌词上附的零碎话语,我们仍能得到许多关于生命的共鸣。那样的回声震荡着,跨越了时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