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希区柯克喜欢夏马兰的电影吗?

(2007-04-24 11:27:36)
分类: 影音评论
希区柯克喜欢夏马兰的电影吗?   

夏马兰的惊悚模式与希区柯克的还是有一脉相承的:他们都是把惊悚片拍成伦理片的"潜文艺片导演",一个借惊悚探讨当今世界不同族群之间的观看与交流,一个通过惊悚旁观上个世纪中叶美国社会和家庭的衰坏


            希区柯克喜欢夏马兰的电影吗?

                      文/李翼

 

    夏马兰(M. Night Shyamalan),记住这个名字是因为那部《第六感》,结局让人颇感意外。它不是一部推理片,观者不必思考凶手为谁,也不会有看内地惊悚片时那种"结尾反转"的期待,它的意外,在于剧情的漫不经心,直到观者已经没有什么期待的时候,来个身份的急转。在第二遍看时,布鲁斯·威利斯的表演以及整个叙事,就会有新的观感。
    和希区柯克一样,夏马兰喜欢在自己的电影中露面,再加上电影惊悚的氛围,很容易把两人联系在一起,实际上希区柯克也是他最爱的导演之一。不妨设想一下,希区柯克会喜欢《第六感》这样的电影吗?首先,希区柯克对于自己的《电话情杀案》评价非常低,他是不喜欢推理情节的。《第六感》也无心推理。布鲁斯演的心理医生接触到一起灵异案例,鼓励小孩与鬼魂做沟通,由此完成了一些未了心愿。故事讲到这里,都还是不同物种、族群之间沟通的问题,如果夏马兰像斯皮尔伯格一样多情的话,也可能把此片做成《ET》的样式。
    最后这个意外身份结局,却不会是希区柯克喜欢的类型。希区柯克对于惊悚的理解是先透露一些关键的讯息,然后让观众为剧中角色担忧。他最关心的是氛围如何一步步地营造,相似的死亡如何能表现出不同的方式,而对"麦格芬"结局到底是什么并不在意。
    夏马兰曾在接受访谈时讲,假设你在上课的时候宣布教室里有一枚炸弹,接下来学生根本听不进去你讲什么。相同的情境下,希区柯克大概会主张,先交待空屋子里有颗炸弹,然后进来两个人,让观众去倒数爆炸。这样看来,他们两人对惊悚的理解大相径庭,或者,夏马兰有意要把自己跟希氏区分开来。当然,也可以从那段访谈中读出,夏马兰是把自己放在一个老师,或者说传道者的位置上的,这与他作为印度裔的英国导演的身份放在一起,就显得意味深长。
   《第六感》成功,夏马兰获得了巨大的声誉,观众对他的期待甚高,但结果却相反。观众批评后来的作品《天兆》、《神秘村》、《水中女妖》等都非常沉闷,导演越发自恋,带着一丝希望看到结尾,却变成绝望。夏马兰则回应,他并不是单纯玩结局的导演,为了证明自己,他甚至在《水中女妖》上映之前出版了同名图书,他希望观众更关注电影中的主题与技法。夏马兰电影的结局问题正是分析其惊悚模式的关键之处。除了结局一定要意外,还要看到心理医生其实就是个鬼的设置,人鬼殊途,看待事物的方式也会不同,鬼,持有的是"外来者"的视角。
    这种外来视角贯穿于他的每一部电影中。《天兆》中的外来文明显然不是很智能,却激发起地球上一个家庭中成员对于亲情和信仰的反思。《不死劫》也是用一种外来眼光重新理解美国的漫画英雄,故事中正反双方都很脆弱,正方还是由反方引领着慢慢认识自我,同时孱弱反方邪恶的一面也是保留到影片最后一刻被揭示,片中最典型的外来视角其实是夏马兰本人。《神秘村》也是个很简单的自我封闭、突破围城的故事,年长的一代想一直与外界隔绝,但年轻一代总会找到出路接受外来的诱惑,其实此片主要讲述解恐惧如何会产生,夏马兰有意回到关于恐惧最本质的起点,这样的电影技法让我想起希区柯克的《后窗》,通过不能走动的主角看到危险时无助的感觉,来表现观众看电影时的反应,但显然与希氏相比,夏马兰的技法还显得刻意与粗糙一些。《水中女妖》就更不用说了,影片的氛围与故事都配合一个东方神秘主义者的口吻,讲与外来世界沟通的故事,平淡而单纯。
    夏马兰不仅在电影中传递惊悚的美妙,而且以一个外来者的身份传达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在这一点上,夏马兰的惊悚模式与希区柯克的还是有一脉相承的:他们都是把惊悚片拍成伦理片的"潜文艺片导演",一个借惊悚探讨当今世界不同族群之间的观看与交流,一个通过惊悚旁观上个世纪中叶美国社会和家庭的衰坏。只是,希区柯克表达得不露声色,夏马兰也表现出难得的执拗和耐心,却欠了火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