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80后房子儿女陈志武北京 |
昨天看了陈志武教授写的一篇博文,名称教父母不要给儿女买房。文中引用了我去年写的篇博客“房子让80后成为垮掉的一代。”我在文中写道:“如果在20年前的今天,你问一个北大学子的抱负,他一定会回答你‘我将为祖国强大而奋斗终生’;如果你问10年前的北大学生,他会回答‘我将成立中国的微软公司,一定会超越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今天的北大学子,其抱负却转变成为尽早拥有自己在北京的房子,这样父母来京自己就不会太囧。”
当时写这个博客无它意,只是平时工作中看见好多80后在闲谈中,提到最多的就是房子,何时买房?买那里的房?如何偿还贷款等等。言语之中充满了沉重和压抑,相反那些家底丰厚,父母为官或做生意的孩子就幸运的多,有的还在上大学时,父母就给他们买好了房子,甚至不只一套房产。而那些无房的80后无论工作表现或学识有多么优秀,但因为属于无房户,在有房者面前无疑矮小了很多。
记得我们上大学时,同舍有一哥们的名言很深入人心,那就是“毕业找一个好老婆,少奋斗20年”,如今这句话估计已经过时了,在这个金钱与物欲的时代,你没有房子谁做你老婆啊。如今这句话可以衍变为“在北京拥有一套房,至少少奋斗30年。”陈志武教授的观点是父母不要给儿女买房。这个观点其实我也同意,看起来也很美,有点仰望星空的意思。为人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儿女出人头地,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拼搏赢得属于自己的世界,无疑天下父母都会这么想。
在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里,机会平等是最重要的标志。但今天的80后、90后享受到这种平等了吗?陈志武认为,父母给子女置业限制了子女们的自由,让本就在温室里长大的新一代又丧失了一次自力更生的机会,从而无法更独立、更成熟的融入到社会之中,就等于送他们一副拐杖,无法真正的学会走路。80后在温室里长大的新一代,这个观点我实在不敢苟同。上大学收费、就业困难,80后遭遇的不是最好的时代,相反是最坏的一个时代,这个时代里,道德沦丧、价值观丢失,贫富差距拉大,腐败滋生,这个和80后没有关系,应该反省的绝对不是80后,而是那些给80后创造恶劣环境的人们和制度。
如果80后在北京买房,我们来看他们付出的是什么代价,如果在四环边买套100㎡的房子(当然有人肯定会建议,说年轻人首次置业不应该买那么大的房子,买套30㎡的蜗居就可以了,以后可以收入增长了可以再买大房子。大家回顾一下,如果近年来你采取的是这种策略,你还有能力买大房子吗?收入增长永远抵不上房价的上涨,而且房价的长期趋势不是所有人都一致预测是增长吗?),按照2.5万一平米的单价,总价就是250万,如果在加上税费、装修,总款就在280万左右,如果高收入的小两口平均月平均收入1.5万元(对于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说,这个不算保守吧,至少80%的人在头三年肯定打不到这个水平),一年总收入18万,这样不吃不喝不花要奋斗14年,当然期间没有任何其他消费支出。
如果是低收入者,买的是稍微偏远郊区50㎡的房子,总价100万元,两人收入月均8000元,年收入10万元,也要10年左右的时间。当然大多数人会选择贷款,这里还没有计算贷款利息等等。这就是80后面临的现状,一套房子压的他们苟延残喘。但陈志武教授可能远离生活,实际上在购房的人群中,越来越呈现年轻化的趋势,那么这些买房的钱从那里来?我想除了少数80后精英,大部分还是靠父母赞助吧,这就是有一部分人被称呼为“富二代”的原因。
所以父母不要给儿女买房是个伪命题,除非没有能力,否则在这个年代,父母肯定都要给儿女伸出援助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