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人美国买房必须考虑5大风险

(2009-02-23 08:45:18)
标签:

房产

财经

房价

从业人士

交易税

美国

 

作为全球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美国的房价持续数月下跌,这让国内的口袋里有几个银子的人士动心不已。在美国拥有不动产,那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你美国不是世界强国吗?老子也可以买你的房子,真是小母牛掉酒缸里,最(嘴)牛逼,相信很多牛哄哄的国人都有这种心态。

 

房价下跌之后,美国局部城市的别墅和连排房(就是国内称呼的TOWNHOUSE)房价大概在30万到80万美元之间,这样的价格比前两年下跌了大概30~40%左右。在美国买一套房子,折合成人民币也就200到500万之间,在北京三环内,只能买一套3居室的公寓。所以从价格上看,很多人都能买得起美国的房子。

 

从当前美国房价来看,抄底似乎有很大的获利空间。上周,国内已经有购房团前往美国旧金山、纽约等城市抄底。据悉成员基本由跨国公司高管、企业主和业内从业人士组成,其中房地产从业人士占到了一半。大伙的目标十分明确,这次去美国抄底实质就是炒房,这就和当年的温州抄房团在全国各地抄房一样,短期内实现低进高出,赚足美国人的钱。

 

但是对国内投资者来说,炒美国的房地产,这看起来很美。但实际上能否可行,投资是否安全,确实值得好好研究一番,否则极有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我们不谈美国房地产目前是否已经真正见底,从去美国投资不动产的实际流程来看,抄底买房不具备真正的可操作性。

 

第一:购置不动产的资金很难处理。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从中国搞几十万的美元离境,绝非是一件轻而易举之事,相关部门肯定会对资金来源和使用状况进行调查。虽然某些人可以运用地下渠道把资金转移出去,但是风险还是很大的。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除非你的钱来的干净合理,否则心里有鬼人士一旦在美国炒房被曝光,丢官罢职就得不偿失了。

 

第二:中国的土地出让金在购买时是一次性支付,而美国则是分期支付,就是通常所说的地税,一般会占到房子的20%,每月按期支付。每月的地税并非固定不变,它会根据GDP增长和房屋资产价格的增长而不断增加。因此仅地税一项,炒房的成本就要比国内大的多。如果房产一旦长时间被套在手里,那么你付出的代价就太高了。为什么美国有很多夫妻因为经济危机离婚时,都把房子尽量留给对方,你知道答案了吧。

 

第三:美国的二手房交易税费和国内相比,一点也不低。在美国,二手房交易需缴纳的主要有交易税、遗产赠与税和所得税。交易税税率为2%左右,遗产赠与税在物业被赠与时才征收,并且只对价值超过60万美元的遗产或在每次赠与价值超过100万美元时才征收。相比前述两税,个人所得税才是真正的“大头”,由于所得税实行超额累进税率,最低15%,最高税率39.9%。

 

所以美国对于短期炒作房产征收重税,比如拥有产权未满一年就要发生买卖的房屋,卖房收入列入个人本年度总收入,税收比率高达33%。如果拥有产权超过1年,税率可能在20%左右。要记得,在国内可能很容易偷税,而在美国,想偷税,那可要做好把牢底做穿的准备。

 

第四:俗话说的好“一朝被蛇咬,三年怕草绳”。次贷危机发生之后,无论是购买土地还是二手房,美国均要求一次性交付全款。这样的规定,无形中阻止了中国市民“用房租抵月供”的美梦。动辄数百万的房款,谁愿意把这样的巨额资金放在万里之外,正发生金融危机的美国去做房产投资。如果你愿意,先摸摸自己的额头,没发烧把你。

 

第五:承担美国房价继续下跌的风险。截止到今天,美国的房价确实下降了不少,但是谁能保证房价已经见底。美国的经济如今正遭遇百年不遇的经济危机,房地产行业损失最为惨重,地产业重现繁荣是一个艰巨无比的任务。因此对于中国的投资者来说,必须做好长期持有的准备,期望在短期内套现实在是一个美丽的肥皂泡。根据权威机构的预测,当前美国的房价依然没有真正见底,美国经济如果继续萧条下去,房价再跌1/3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

 

从上面5点分析可以看出,去美国抄底买房只不过是某些网站或中介结构为了吸引大众眼球,精心策划一场大骗局而已。而投资者如果一味听从某些专家的建议,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盲目投资导致血本无归。大家想一想,如果个人去美国抄底购房能够轻易成功,那么国家不妨把国库里的巨额美元存储分给国人,然后一个人去买一套美国的房子,美国就成为中国的附属国了。按照小沈阳的话就是:“太美了,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