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团购商品房切忌偷偷摸摸
(2008-12-25 08:32:07)
标签:
房产团购商品房保障性住房 |
近期,浦东多个楼盘出现了集中团购的现象,有些楼盘甚至开盘当天推出的全部房源就售完。据了解,根据上周出台的“国三条”中“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的要求,以及浦东新区人才公寓的规划,相当一部分的收购将被由政府主导的一级土地开发商收购用作动迁及人才公寓。(12月23日新闻晨报)
在国家要振兴经济,拉动内需的背景下,政府及时果断采取措施团购商品房,的确具有积极的意思。一是可以弥补保障性住房的缺口,虽然地方政府年年喊增加保障住房供应,但实际上保障住房的供应和需求相比,实在显得杯水车薪;二是可以缓解开发商的资金紧缺问题,谁都知道经过一年多的折腾,开发商口袋里的银子已经所剩无几;三是起到拉动内需的作用,毕竟保障住房大众也是需要掏钱来享受的。
增加保障住房是政府的责任,而团购的资金也来源于财政,此举应该属于政府的“阳光工程”,最起码对纳税人来讲应该公开透明。但让人遗憾的是,集中团购已经持续数日,而与团购有关的信息,比如面积、价格等公众却毫不知情。要不是相关研究机构监测发现和少数媒体披露,公众还不知道集中团购之事。在笔者知道此事之后,给上海同行打电话欲了解详情,但令人惊讶的是,他们对此事毫不知情。
政府团购商品房,应该属于购买公共服务。因此公开整个团购过程是必不可少,和企业行为的高度保密不同,政府行为应该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收购,并通过第三方机构进行有效监控。但是在此次团购过程中,我们既没有看到公开招标的报道,也未见有关方面主动透露团购信息。在笔者看来,此次团购行为必须让大众了解到以下信息。
一是团购商品房的价格。如果政府是高价收购商品房,那无疑是一种“托市”之举,利用纳税人的钱为虎作伥,这是大众绝对不能接受的一种结果。还有团购商品房的价格制定依据是什么,在房价不断下跌的今天,即使当前团购价格相对合理,但是如果房价继续下降呢?政府团购商品房如果不够慎重,浪费公共财政就极有可能发生。
二是团购谁的房子非常重要。楼市遭遇“寒冬”,卖一套房子比登天还难,年关将近,债主上门,不少开发商因资金短缺而成热锅蚂蚁。此时政府团购商品房,对开发商来讲无疑是雪中送炭,被选中的开发商喜笑颜开。犹如老妃子突然接到要被皇帝宠幸的消息。因此政府团购为什么选择甲开发商,而不选择乙开发商,也必须接受大众的监督。否则有官员就象周久耕,弟弟是开发的,儿子是卖建材的,“生意”来时不照顾家人能照顾谁?
三是花了财政的钱,买来的房子供应给谁也是大问题。如果还象往年那样,经济适应房里住的都是开奔驰、宝马的去享受。房子何时入住、销售价格(租赁价格)是多少、收多少物业费等等,都需要统筹安排并及时公开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否则,在黑暗中操控,就会让大众产生猜疑,同时在客观上也极易产生黑幕交易。
必须光明正大的政府团购行为,实际操作却是偷偷摸摸,这绝对不是明智之举。一方面他不利于树立政府公共形象的树立;另一方面也容易让民众产生误解。因此政府必须出台系统、周密的政府团购政策,只有把纳税人的钱花到明处上,花的值,才能取得大众的信任。
本文来源地产私房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