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我的事业梦想政府民众中坚阶层官员开发商房产 |
分类: 闲侃地产 |
当地规划局一个官员及时出来释疑“炸楼,政府并没有吃亏,”“建一个新的更大的医院,政府花掉10亿多点,而转让一个老医院地块就获得12亿多元,应当说政府实现了盈余,此举是成功的。”“如果硬要说,拆掉高楼是一种损失和浪费,那损失和浪费的也是企业的钱。”这位官员继续解释,“因为土地转让价格内已包括土地和其上面的建筑物。”
建一个新的更大的医院,政府要花费10亿元多点,而转让一个老医院地块就获得12亿多元,应当说政府实现了盈余,此举是成功的。”政府挣钱了,但是问题的关键政府是否有资格承担企业的角色?政府有资格才怪。
但是我们在我们这位政府官员眼中,他把自己和他身后政府机关完全定位成一个标准的企业,在衡量自身行为时,用企业那种赢利或赔本的标准。但事实上,政府不是企业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很多人尤其是政府官员们到现在也没有搞懂这个问题,他们把属于全民共有的资源牢牢掌握在少数几个官员手中,占为己有。政府本来就应该没有属于自己的资源,又谈何用资源去挣钱或赔本呢?
收了12亿,支了10亿,政府看似不赔,但事实并非如此。“如果硬要说,拆掉高楼是一种损失和浪费,那损失和浪费的也是企业的钱。”但千万要记得企业是经济动物,逐利是其天性,他们绝对不容许自己有损失或浪费。他们之所以愿意短暂“损失”或“浪费”,是因为他们可以通过经营来弥补这种损失和浪费,羊毛终究要出在羊身上。付出12亿成本的企业会用这块地去搞房地产开发,从购房者那里获取15亿甚至20亿的收入。
说到这里大家就很清楚了,尽管政府在拆楼中赢利了,但老百姓却损失惨重,民众为炸楼的损失和浪费埋单。政府纳税人的政府,大众用税金供养政府。政府炸楼,或像政府所言“企业炸楼”,造成的损失与浪费,转来转去,都转到了民众头上。这就是我们的政府化身为“经济动物”或“开发商”的最终后果。
“炸楼,政府并没有吃亏!”这等于把政府放在了纯商业利益者的位置上。在这个位置上,政府是一定要与民争利的,而绝对不会为民谋利。当我们的年度财政收入每年创新高时,我们老百姓的口袋去囊中羞涩,为了超市一桶特价色拉油而挤破头,挤死人时,我们某些政府官员是否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角色和位置?国富民穷与藏富于民,我们究竟该选择那一个?
医疗市场化,让医疗成为民众的负担;教育产业化,让一个农村家庭负担一个大学生成为梦魇;如今的住房商品化,让数以百万计的社会中坚阶层沦为房奴。这都和各级地方政府自我商业化定位过度有关。事实证明,政府自我商业化定位贻害无穷。这些改革,不仅是政府从某些角度退出具有公益性质的医疗、教育和住房等领域,而是有的把医院、学校和住房当成赚钱机会,让他们成为GDP的增长引擎。所以,就会一些地方政府减少投入,甚至要求医院或学校上交收益。当教育、医疗、房屋成为70或80后身上的新三座大山时,我们的政府官员们是否应该重新思考自己定位的时候了。温总理在新一届人大会上的一席话给所有的地方政府指明了方向:那就是要建立服务型政府机构,而不是现在这种与民争利的商业型政府。
本文选自www.feihou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