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08年过半数房地产企业将命丧“资金门”

(2007-12-24 07:37:13)
标签:

我记录

城市印象

房产/置业

房地产

企业

调控

资金链

短缺

徽湖

分类: 闲侃地产
  货币从紧,房贷紧缩、央行6次加息、存款准备金上调至历史最高水平,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让开发商感觉这个冬天是如此的寒冷。楼市利空的消息接踵而至,拐点论、崩盘论压迫的开发商对未来充满绝望。

 

  展望08年,开发商的好日子彻底划上了句号,其在资本市场上如鱼得水,肆意上涨房价获取暴利的好日子将彻底终结。相反,由于大部分开发企业将会出现资金链紧张,企业为了获得自救机会从而被逼低价抛盘,房地产市场发生逆转,形成房价快速下降的残酷局面。

 

  上述残酷局面的判断并不是凭空臆想,而是有现实根据的。我们知道,中国开发商获取资金的主要渠道有三处:一是从资本市场即主要从股市上获取;二是企业依靠银行贷款;三是依靠期房销售回笼资金。从现在来看,上述三中渠道对于08年的开发商来讲,任意一渠道获取资金的难度和门槛都永大于往日。

 

  首先我们来看资本市场上,由于货币从紧政策及房贷新政的推出,绝大多数地产公司,从股市上融资变的异常困难。尽管证监会一度辟谣,暂停内地企业A股IPO的申请受理为无稽之谈,但实际上此“谣传”并非空穴来风,多家上市公司申报的增发方案已经被无限期搁置。

 

  根据证监会某官员介绍,现在证监会针对房地产企业上市融资的思路就是抓大放小,即使批准也是批准那些盘子大、信誉好的“龙头”企业,因此众多“小”企业在二级市场IPO或在融资变的异常艰难。随着年底宏观调控的进一步加剧,地产类股票掺跌也给二级市场本身带来阴影。众多投资者不再看好地产股,缺乏以往的投资热情,房地产企业再想从二级市场上捞取资金再不会轻而易举。

 

  其次在银行贷款方面,由于中国开发企业中上市者只占少数,众多开发商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开发商通过抵押土地或项目获取开发资金,可以说银行是开发企业的“衣食父母”。但是现在对开发商打击最大的是“衣食父母”对银行的贷款要求变的极其不“友善”了,为了规避金融风险,甚至放出“断乳”的口风出来。进入年底,商业银行对于开发贷款基本停放,总行控制非常严厉,一方面是因为年度指标已经用完,同时即使有钱,也不会再轻易放贷给中小开发商。

 

  从现在情况来看,开发商一旦资金出现紧张,只能依靠财务公司或其他金融机构渠道借款,但是非银行渠道的贷款利益是非常高的,少则年率20%,高则30%、40%也不为过。但是即使开发商愿意承担高利率,但是很多机构现在也开发变的谨慎,在调控加强和房价利空预期面前,谁也不愿意和开发商同乘一船,经历大风大浪,谁都清楚,房价一旦下跌,翻船后谁都难逃一死。

 

  最后来看开发商长期赖以生存的期房销售回款。我想这一点无须多说,在06、07年的卖房时代,开发商根本不必要考虑企业资金,因为只要项目拿到销售许可证,那么企业资金不请自来,售楼处每天有大量的购房者排队交款。但是事过境迁,当售楼处昔日车水马龙的场景不再,购房者集体观望时,这就意味着每月数千万的销售回款落空时,开发商的资金链条就到断裂之时了。万科率先在深圳、广州降价销售实质上就是一种自救行为,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资金周转率,更能保证利润率,按照王石的话就是如果10个亿资金一年用1次,能够挣10个亿,那么如果一年用2次,即使降价了30%,还能挣14个亿。

 

  综上所述,由于资本市场、银行和销售回款三大方面对开发商的影响,众多开发商的资金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致命”短缺。08年房地产企业将发生严重的分化已成定数:一方面,那些手握大量优质“资源”,“信誉良好”的寡头开发商们,他们已经利用07年的股市获取了大量资金,同时因为其与银行良好的“背景”关系,能够获取其他房地产开发公司不能获得的银行贷款。因此对于少数“寡头”开发商来讲,他们的抗风险能力是极其强大的。

 

  而众多中小开发商们,在风浪来临之时,等待他们的只能是两种选择:一种是弃船逃跑,另投它行;另外一种就是在风浪中葬身海底,命陷“资金们”。现在来看,08年将有过半的房地产企业会惨遭淘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