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新浪微博开通了粉丝订阅平台,我一直在观察这个产品,一个产品好不好,细节很重要。
从界面到功能,新浪微博都在模仿微信公众平台,就是把每天推送一次变成每周推送一次。
另外一个细节就是,把新浪博客和新浪微博打通,你过去的博客直接变成微博推送的素材源。
但是新浪微博的粉丝订阅平台设计细节,诸多体验,依然存在可以预见,在设计阶段就应该避免的问题。
比方说我的粉丝订阅后,会回复很多是“DY”的私信,最高的时候,一天15000条,那么这里就来了一个问题,我怎么从15000条系统自动回复私信里找到我应该看的私信?
先不说未关注人的私信,就说私信。
假如有一个用户曾经和你有过私信互动,那么即便它不是你关注的人,它回复的私信就不会显示在未关注人私信,而是显示在私信区,这个设计也让人挺崩溃的。找我私信求帮忙的太多了,我都回复过,结果我为我过去的善意不得不忍受今日的微博私信刷屏。
显然新浪微博忘了这一点,所以最近大家有事别通过微博私信我,让我在N条“DY”里看见你的私信,你就饶了我吧。
如果我是产品经理,我就会把系统默认回复的“DY”私信不显示,反正后台有数据,或者单独显示为一类。
否则这是一个明显让真正有关注的人备受骚扰的一个设计。
微博常常规划很多功能,但是在功能细节设计方面显然缺乏通盘考虑。
一个合格的产品经理,不是能做出多少东西,而是做出的每个东西都有人需要,而且叫好。
为了弥补新浪微博产品经理的不足,我不得不今天在我的粉丝订阅后台做了一些关键词设置,假如你们已经通过私信订阅了的话,不妨通过私信回复关键词“秋叶”,有时间,可以去看看。
从界面到功能,新浪微博都在模仿微信公众平台,就是把每天推送一次变成每周推送一次。
另外一个细节就是,把新浪博客和新浪微博打通,你过去的博客直接变成微博推送的素材源。
但是新浪微博的粉丝订阅平台设计细节,诸多体验,依然存在可以预见,在设计阶段就应该避免的问题。
比方说我的粉丝订阅后,会回复很多是“DY”的私信,最高的时候,一天15000条,那么这里就来了一个问题,我怎么从15000条系统自动回复私信里找到我应该看的私信?
先不说未关注人的私信,就说私信。
假如有一个用户曾经和你有过私信互动,那么即便它不是你关注的人,它回复的私信就不会显示在未关注人私信,而是显示在私信区,这个设计也让人挺崩溃的。找我私信求帮忙的太多了,我都回复过,结果我为我过去的善意不得不忍受今日的微博私信刷屏。
显然新浪微博忘了这一点,所以最近大家有事别通过微博私信我,让我在N条“DY”里看见你的私信,你就饶了我吧。
如果我是产品经理,我就会把系统默认回复的“DY”私信不显示,反正后台有数据,或者单独显示为一类。
否则这是一个明显让真正有关注的人备受骚扰的一个设计。
微博常常规划很多功能,但是在功能细节设计方面显然缺乏通盘考虑。
一个合格的产品经理,不是能做出多少东西,而是做出的每个东西都有人需要,而且叫好。
为了弥补新浪微博产品经理的不足,我不得不今天在我的粉丝订阅后台做了一些关键词设置,假如你们已经通过私信订阅了的话,不妨通过私信回复关键词“秋叶”,有时间,可以去看看。
后一篇:好吧,请叫我大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