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微博控控微博》营销手记#01-你怎么知道你的书有市场?

(2012-11-05 14:03:09)
标签:

教育

分类: 03-秋叶玩网络

大部分作者写书,是先成稿,再联系书商,然后出版推广,顺理成章。在过去这样做是惯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反应速度太慢。

如果出版社再告诉作者,你的书卖不动,估计很多作者反应是:怎么可能?我辛辛苦苦总结那么多好东西?怎么会没有人看,你们看我的文章在博客上多受欢迎?一定是你没有出力推广,下次我换出版社去!

的确,不同的出版社对市场的感觉不同,有一次一家出版社请我看看他们的书,问为什么这么有质量的书卖不掉,我一直不好意思挑明说:你家出的书有人买才是奇迹,你家的编辑选书的市场感太弱了。

所以我们的选择是,发挥自己的个人品牌营销优势,再整合出版社的优势能力,在写书前就选择一个相互信任的出版社和编辑团队,取长补短,先做策划再写书。

其实大部分作者写的书,以我们的标准来看,根本没有市场。

我们不敢说自己的书一定有市场,但是没有市场的书却是很容易识别的,看看题材,内容,文笔,排版,书名,封面,大致就有了感觉。

如今的社会,能成为商业畅销书的一般有个特点:不能太深,要和这个伟大时代的智商相匹配。

所以喜欢讲故事的,编段子的写法反而受欢迎,扎扎实实拼体系玩理论的,都容易死得惨。比如今年火爆的《数学之美》,其实从数学角度来看,写得很浅,对于作者这是了不得的大功力,能深入浅出;但对于读者,这才是个药引子,要学数学,还得看那些永远无法畅销的书。

今天我们就分享一些自己如何了解图书的市场空间的具体方法。

大部分作者会依据自己的感觉或经验来判断一个图书存在的市场,这会造成巨大的错觉。

你是怎样的人,你身边就容易聚集怎样的人,这些人经常和你互动,就造成同样的错觉,以为这个圈子很大,万一碰到一个认同的编辑,还真就出书了,然后就杯具了……

以微博为例,说起来微博依然处于一个上升期,因为没有开微博的人,不看或者很少看微博的人是主流,一个互联网产品普及面连一半都没有到,后续想象空间还很大。企业官方微博截止目前还不到15万,按说写微博的书市场空间应该很大,卖十万本不成问题吧?

这倒真未必。

玩微博的人多不代表买书的人多,和任何行业一样,有一个销售转化率的问题。至少玩微博的人中绝大部分不是指望通过微博出名和赚钱的人,那么他们就未必需要一本玩转微博的书;而习惯微博这样电子阅读的人,往往又已经失去阅读纸质书籍的习惯了,这又会导致一大批潜在读者流失;还有一本书的价格也会导致很多人放弃购买,当然同样的价格买包烟他们会觉得很实惠。

时间点也是一个重要变量:微博刚刚兴起的时候,很多人因为完全不得其门而入,愿意买本书了解和参考玩法,所以跟风的书都或多或少有一些销量。

可到了今天,喜欢微博的人都熟悉了微博常见操作,并有了自己对微博的成见,而成年人的特点是:一旦认为自己了解了某个事物,就会失去深入学习的动力。

这对我们的书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难点。机会是因为他们不深入研究,所以给我们这些实战派知识工作者大量的研究空间可以分享,难点是他们认为自己都懂微博,为什么还要花时间去看一本书,而且是付费的书?

我们写《微博控,控微博》一开始就一直在内部讨论考虑市场,这也是被迫的。

图书的销量在中国是一个不方便公开的信息,我觉得一个重要原因是太惨淡了。一本专业门类书一年能发行破2万本,就是很成功了,这对很多想通过写书成名发财的人是很残忍的打击。

我们如果合作写一本书,居然连两万的销量都没有,真是一笔大赔本买卖。

所谓考虑市场,必须先回答两个问题:1、是否真的有需求?2、何种写法有人买单?

有没有需求很简单,先看看市场上有多少本同类的书,我遍历了当当、京东、亚马逊三家网店,用关键词“微博”搜索,发现同类书籍已经出版了超50种,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介绍商业微博玩法的,一种是介绍政务微博攻略的。

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几本,是李开复博士的《微博改变一切》,杜子建屌师的《微力无边》,陈永东老师的《企业微博营销》,文武赵的《微博营销手册》,指间柔沙老师的《微博营销一本通》。

了解一本书的影响力和口碑,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评论数大概就知道一二,一本书出来三个月后,没有什么评论,要么是曲高和寡,要么就是被市场判了死刑。

查看评论的一个关键点就是查看最新评论的时间,如果很多同类书都有最新评论,而且评论的密度和前期相差不大,那么就说明这类书依然有足够稳定的市场,值得一试。

感觉会骗人,可数据不会。秋水和我其实都是理工思维,比如我常常伪装文艺青年,但是一到真正干活的时候,我们都会回复本性,用数据说话。

经过各种心算分析,我们认为一本好的微博书大概的市场空间在3~5万本,这是我们可以努一努力做到的。如果运气好,被我们玩出名堂,上升到10万本也不是不可能,再多,以我们的写法,不太现实。

一本书能达到3万本这个期望值,会带来各种潜在的合作机会,为了这些潜在的机会带来的回报(培训、项目),就可以考虑投入写作。(这里顺便给大家说下最关心的稿费问题,一般是书价的5~8%,扣税接近20%,合作的话还需要几个人分,大家自己可以算写本书收入能超过农民工不?)

下面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依据口碑和影响力,把同类的书全部买回来研究,我个人大概前后买了30多本相关书籍,下图是一部分书籍图片。

#《微博控控微博》营销手记#01-你怎么知道你的书有市场?

有人会奇怪,有些书明明没有口碑,你为什么要买?

第一、有些书虽然整体不佳,但是局部还是有作者的心得,作为这个领域专业研究者,我必须要虚心学习;

第二、别人的错误就是我需要避免的警示碑,成功的书往往是多因素造成的,但失败的书反而比较容易发现单纯的因素,比较容易找到症结所在,这对我写书会很有帮助。

我们仔细研究国内所有的书,得出三个结论:

1、基本都是文字书,秋叶是PPT高手,你们懂的…

2、基本都是言必称希腊,我们都是爱国的,你们懂的…

3、基本都是理论书,秋水和我偏爱实战型,你们懂的…

基本上,我门得出的结论是,这个领域,如果我们愿意联手,在较短时间内写出一本实用且有别于同类书籍的可能性不仅是存在的,而且是很大的。

下面的问题,就是想清楚这本书到底该如何写了,下一节,我将分享为了与众不同,我们是如何考虑写书风格、主题、选材、排版的。

现在就想了解《微博控,控微博》?欢迎去豆瓣看书评!这里还有各个网店口碑链接!猛击这里,试试手气!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163183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