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叶上班记之一百零十七–国产数据库的应用
(2012-09-09 12:56:56)
标签:
教育 |
在提到管理软件默认数据库不是SQL就是Oracle。不过2004年的时候我在一个大型PDM项目上不得不使用了国产数据库。要说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支持国产数据库,因为这不仅仅是个软件平台的问题,而且涉及国家安全。
不过真要让我这个项目额外承担帮国家数据库成长的责任,我还是不太乐意的。
道理很简单,国产数据库并非和通用数据库标准完全接轨,这意味着我这个项目将是一个特殊的版本。而一个定制的版本在后续服务,开发和升级方面将遇到巨大的问题。
不过这个项目本身大几十万,使用国产数据库国家给应用企业和软件公司一个863课题支持,总计50万的经费,企业和软件公司都觉得划算。
但作为一个项目经理,这个项目就郁闷很多,为什么呢?相当于我同时做两个项目,考虑到大部分工作我是吃螃蟹,我也不晓得国产数据库会出什么问题,事实是出了很多我们根本想不到的问题,什么是想不到,就是超出你常规经验的东西。当然也认识了一些很好的朋友。
象这样的项目公司只能落到我的头上,部门主管,业务能手,你不接谁接?反正我做项目也不和提成挂钩。
不过公司也很重视,董事长亲自开会,讨论项目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一个”软件使用过程保障问题”。要求我们每天坚持把系统数据利用脚本导入到SQL SERVER平台,做好系统一旦崩溃,随时倒向SQL SERVER的准备。
如果系统宕机,我们立即负责恢复,让企业可以应用,等最后国产数据库经过验证确实稳定了,才全面恢复。
当时的实施策略最后确认为所有数据还是在SQLSERVER环境下跑,我们每天负责把数据导入到国产数据库中,我们坚持在线测试一个月,觉得各项基本业务应用没问题就切换到国产数据库跑,但每天坚持把国产数据库数据导入到SQLSERVER中,一有问题就切换过去。
由于不可预测问题很多,要确保每天有人上班,连续攻关3个月,这把我调度资源能力发挥到了极限,几乎成了我的新员工培训基地。
一开始公司保障还是得力的,等到后期,都是小错小功能调整的时候,我们的版本升级和得到响应的速度就很慢了,更糟糕的是,由于数据库平台不同,很多接口要重写,而这个项目只能做一次,没有可复制性。从商业上讲,一点都不划算,国家扶持一次也就完了,对国产数据库应用单位,对开发单位都很不划算。
当时另外还找了两家企业实施国产数据库,不过更大程度上是为了凑三家应用单位的指标,等验收后,就没有用了,还是换国外的。
反正我的项目是努力完成了,也得到863课题组验收和承认,确实做了工作,一直到现在,企业还在用国产数据库平台。但恐怕也是唯一个案。
不晓得到了今天,国产数据库还有前途吗?至少在十一五的863规划中,已经不流行支持国产数据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