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片看《论语》(45-46)
(2010-09-01 07:10:18)
标签:
夫子山神夷狄《论语》季氏泰山文化 |
分类: 信笔游 |
45、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这句话可以当谜语猜。如果有人问礼,夫子是说,夷 狄纵有君怎么样?礼不足,未若诸夏之无君而有礼;如果有人问政,夫子是说,夷狄纵有君,而不仁政,不及诸夏无君而仁政。记录的学生,打了瞌睡,只逮住夫子的片语,把问题丢了。只倒像骑驴的贾岛,丢了路,更有了推敲的意味。君重要,有个人戳在宝座上,像是有了天下、江山,但也可能就是个符号。道更重要,无形大网,揪住人心,即便大乱(五胡乱华、藩镇割据为例),若道成一统,亦可平定天下。美国的大片,比炮弹更有威力。中华五千年,有君万万千,然道不过一二,此中真意,夫子深辨。)
46、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夫子对僭越、非礼的行为素来深恶痛绝,这一回“犯事”的是季氏。按礼规定,天子祭举国名山大川,诸侯祭所辖山川,那么祭泰山山神之礼只有天子够资格,而区区季氏,只不过是个大夫,岂能僭越诸侯、天子,不知天高地厚地祭五岳之首的泰山!由是夫子就问冉有:你身为季氏的家臣,就不可以就正这样的非礼之举吗?冉有心想,主子的事我哪敢管,又哪能管得了 ,便如实回答夫子,确实无可奈何,就正不了。夫子便叹息道:唉,难道泰山山神会不如林放吗?这个林放曾就教夫子礼之本原的问题,自然知道礼数。夫子想,倘若泰山山神知礼,自然对季氏的祭礼不屑一顾。对于僭越、非礼之举,夫子断不容忍。说好听点,不是为了维护为上者,是为了恪守礼,因为礼之本乃仁心,这是夫子念的真经。但对于祭山神之事,夫子却以为是谄媚。我想这样理解就有些俗了。祭天地山川乃是一种信仰和敬畏,期间含有复杂的世界观和信仰,不是提着猪头的贿赂行为,泰山山神关注的也许不是礼或非礼,而是人内心辽阔、孤独、信仰等等,因此僭越非礼的季氏只不过是他自己的表演,夫子担忧和感叹的山神不及林放亦可看做笑料。)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