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羊城一瞥(3)

(2007-07-16 07:36:47)
 

 

羊城一瞥(3)

 

 

                        陈家祠

 

 

陈家祠真的是值得一看呢!

对于陈家的家史,我没了解的兴趣。若不是豪门望族,断然不会留下如此大气魄的家室。至于陈氏家族为官是否清廉,建宅的银子是否干净,也无暇可考。只觉得眼前突兀而来一座承载中国文化撼人心魄的巨制,一件气势逼人、大气磅礴的艺术宏著。我是建筑的门外汉,但我仍能感到建筑文化和艺术的强大冲击力量。那严密井然的布局构制,无微不至文化的渗透,精雕细刻且大气沛然的雕塑艺术,傲然凌视的雄伟气魄,承天接地、连篇累牍、不厌其烦却不闲赘的文化符号呈现,使得走进陈家祠的我,处处感到威严的雄风直逼眼帘,大美的艺术直叩心扉,厚重的文化直抵心灵。不料建筑亦可让人如此震撼。去故宫、天坛也有噤声的冲击,但总想着那是举国之力和智慧所建的宫殿,并不诧然。孰料偏于一隅之所,亦有如此大作!

这让我想到当下建筑的乏味和缺少智慧,实在是一堆水泥的堆砌。并且快速地繁殖,毫无文化艺术之感,不论建到多少层直至摩天,也难以震撼心灵,而只更像怪物。

建筑原本是城市的基因,理应更多地传承文化、艺术。不幸的是,现在沦为砌砖的技艺。城市因此贫乏得毫无个性和魅力。更不幸的是,“拆”字正在机器的保护下涂写在一座座老宅旧居上,代之而起的是火柴盒式的高楼大厦。据说,中国的旧居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着,这是百废待兴,是日新月异,是脱胎换骨,是欣欣向荣,文物单位和几个痛心疾首的学者、专家岂能阻挡住以发展、现代化为名义进行的政绩工程?中国人穷怕了,现在正是千载难逢的暴富的时机。只是担心当有一天回望的时候,我们集体失忆;只是担心再过二十年,新一轮的翻新又会如火如荼、翻江倒海地上演。新是新了,心呢?

一位从欧洲旅游回来的朋友对我说,巴黎很土,甚至有点落后。我哑然失笑,甚至有点哭笑不得。

就这样消失了,中国的建筑。用不了多少年,城市还会有什么基因?而陈家祠,不过是让人匪夷所思的遗迹罢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