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学的经典作品

标签:
文学/原创人文/历史文化生活情感 |

历史地理学的经典作品
——读陈福民《北纬四十度》
很多年前,笔者有幸参与在武汉大学协助编辑出版《曹操诸葛亮集选注》时,曾经聆听历史系著名教授有关三国地名的学术讲座,这才知道了有历史地理学这么个专门学科。在此后的岁月里,不能说没有留心历史地理这方面的知识累积,包括与像外甥女婿这样地理专业毕业的文化人交流,也收藏了一些类似《华阳国志》的专著以及相关专业的辞书,但始终没有读到过解渴过瘾的专业书籍。
今年第一期《新华文摘》杂志转载了陈福民的《北纬四十度——遥想右北平》,将其一口气读完,才知道这是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陈福民《北纬四十度》里的最后一章。内心激动不已,马上登陆当当网申请购买陈福民的《北纬四十度》。书到之后每晚枕上认真阅读几十页,直到前晚的二十三时半读完,着实受益匪浅。
北纬四十度不但是万里长城的基本走向,也是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定居民族交流融合的地界,更是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相得益彰的熔炉,还是两三千年来中原政权防备北方入侵的战略防线。《北纬四十度》着眼于这条东西向地理带走廊,引经据典,纵横捭阖,上下两千年,秦汉至明清,详致地论述了北纬四十度内外的无数次军事交锋与战略博弈、兴衰荣辱与跌宕起伏,无不条清缕析,丝丝入扣,足令读者耳目一新,充分显示出北纬四十度对于中华民族的无比重要性。读了《北纬四十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北纬四十度地理带的历史,其实就是半部中国史。
历史地理学的专著一般是广引博证,沉稳理性,读起来冷冰冰的毫无温度气息可言。但《北纬四十度》读起来的感觉并不是这样,不但有温度气息,而且令人热血沸腾击节叹赏。《北纬四十度》的作者陈福民是学者、批评家,文学博士,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致力于边疆史地的研究与写作。作者写《北纬四十度》使用了大量的文学描写手法,就像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开心处让人忍俊不禁,悲哀处令人黯然神伤,浓墨重彩地吸引着读者的阅读兴趣一直前行,并没有丝毫枯燥厌倦的感觉,由此可见作者驾驭文字的深厚功力与高超的写作技巧。
《北纬四十度》富有历史地理知识学的严谨与博雅,是一部叙事完整、逻辑严谨的作品,所引所述并没有碎片感。全书共有十一章,聚焦在北纬四十度地理带上发生的南北争雄、胡汉恩仇,从赵武灵王(河北)——白登之围(山西大同)——李广、卫青、霍去病(内蒙古、蒙古国)——刘渊(山西)——魏孝文帝(内蒙古、山西、河南)——安禄山(北京)——耶律德光(赤峰、开封)——明英宗(土木堡)——右北平(辽宁、内蒙古、河北)一路写下来,中国历史的帷幕在作者的笔下徐徐开启,一场场历史的活剧接踵上演,书中的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纵横两千多年的历史就像一本严谨的书籍那样无缝衔接,令人百读不厌。
《北纬四十度》眼下只是阅读了第一遍,掩卷沉思之余,还有再读、三读的冲动,因为它是历史地理学的经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