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康熙年为吴起齐家撰写碑文者徐之凯考述【齐应凯】

(2022-06-25 19:17:27)
标签:

吴起

齐家

康熙古碑

徐之凯

分类: 杂谈

康熙年为吴起齐家撰写碑文者徐之凯考述

齐应凯

康熙二十年(1681年),钦命协镇广西柳庆等处地方副总兵齐人龙、总监署四川成都府井研县知县齐人凤等齐姓族人千名左右,在吴起(时为庆阳府安化县白豹里)二道川老坟台树立两通祖先纪念碑,其中碑文之一为赐进士出身授茂州知州徐之凯拜撰。那么,这位进士出身的知州大人身世履历官声如何呢?徐之凯,历史上确有其人,而且还是天下名士。正因为是名人,所以一旦稽考搜求其生平资料,居然很丰富、很传奇,且有著述传世与庆阳府安化县有缘,与吴起齐姓族人有缘。故将有关资料及出处罗列于下,以求相互印证,并供齐姓族人参阅。

关于他的身世,清代的福格在他撰写的《听雨丛谈》一书中记载:“徐之凯,浙江西安人,戊戌进士,现任陕西真宁县。与试未中。”戊戌年,就是顺治十五年,即1658年。

浙江《西安县志》(清康熙三十九年刊本,十二卷)中也记载:“清陈鹏年修,徐之凯纂。鹏年,湖广湘潭县人,康熙三十年进士,三十五年任西安知县。之凯,西安县人,顺治十五年进士,官四川茂州知州。自唐置衢州,治于西安县,历五代、宋、元、明、清皆未更变。至民国初废衢州府,改西安为衢县,西安之名遂废。”(据《福建省情资料库·地方志之窗·稀见地方志提要》)

据《简阳徐氏增谱》(徐庆荣编著)载:“徐之凯,浙江西安(衢州市)人,字子强,号若谷。顺治进士,知安化县,招安贼寨有功,值王辅臣搆乱,城陷被执,禁狱中。事平,移知茂州。旋以事落职。有《初学》、《北思》、《汶山》、《流憩》等集。”

又据《朱一新全集》(该书整理小组整理,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年6月出版 )载:“徐之凯,字子强,号若谷,浙江西安人。顺治十五年进士(《两浙輶轩录》),授云南临安县推官。未几裁缺,调知泸阳知县(又作湖南桂阳,俟考)。再补陕西安化县,请免浮粮。有贼结寨于山,屡剿不服,遂以一骑赴寨招安之。制府以军功许,补知府。值王辅臣搆乱,平、庆相继陷。之凯以蜡丸达书督抚,擒斩伪帅,庆阳得完。既而贼大至,城复陷被执。胁以白刃,不为屈。幽禁囹圄,逆党吴占春力救得免。事平,将军图海檄补真宁县令。康熙十八年,荐举博学鸿词,罢归。寻移茂州,以前失印事被议落职。所著有《初学》、《北思》、《汶山》、《流憩》等集。”

所谓泸阳,似为卢阳之误写。今湖南郴州市汝城县,古代曾置卢阳县,元明清时期皆为桂阳县,民国二年改称汝城县。所谓檄补,即行檄补缺之意。战乱之时,应该是来不及由朝廷下旨任职,先行任用。真宁县,即今甘肃正宁县,明万历年始属庆阳府,乾隆年间改为正宁。据梁晓斐《浅析康熙十八年博学宏词科录取情况及特点》(《视界观·下月刊》,2018年第3期)介绍:康熙十八年(1679)清廷诏开博学鸿儒科,又称己未词科。此次词科是清廷为网罗奇才硕彦和笼络汉族士子而增开的制科,用来消弭遗民士子对清廷的敌对情绪,巩固统治地位。此次科考属于清朝首次恢复律赋考试,试题是《璇玑玉衡赋》(四六序)和省耕诗(五言排律二十韵),录取了一等彭孙遹等20二等李来泰等30人,理学、儒林、名臣、硕辅,皆出其中。考试时间是三月初一,在紫禁城体仁阁举行。此次科考在录取上有重视在野之士和明朝官宦子孙、优容遗民隐逸和布衣、已入仕的士子授职高、偏向江南士子和录取率高等特点。又据方丽萍《玉林师范学院王卓华教授<康熙博学鸿儒著述考>读后》(玉林日报,2018年4月25日):到体仁阁参加考试的多达143人,录取61人全部授职翰林院并参加《明史》编撰这一榜登榜者有陈维崧、朱彝尊、汪琬、尤侗、毛奇龄、高士奇、傅山等博学鸿儒,他们或者当时就是名噪四方的文坛巨擘,或者后来成为清朝乃至中华文化史上的重量级人物。”“康熙十八年的博学鸿词科考试是清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在大清一统江山的形成过程中具有与征服噶尔丹、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同等重要的意义,被学界称作是满汉融合之关纽’”。徐之凯通过荐举参加了这届博学鸿词科考试,但“与试未中”,没有被录取。被录取者50人皆授翰林院之职,荣膺清要,奉旨纂修明史。徐之凯并翰林院任职的履历。

《鹤徴录》,清代李富孙、李遇孙合编之书,专为康熙十八年(1679)博学鸿词科的征士(古人称赞学行并高而不出仕的隐士)一百八十六人作传。其中写道:之凯,临安裁缺,调泸阳令,再补陕西安化。请免浮粮,有贼结寨于山,以一骑赴寨招安之。逆藩吴三桂旧党王辅臣构乱,平庆相继陷没,以蜡丸达书督抚《擒斩伪帅檄》。补真宁令,荐举后,量移茂州知州。退居林下者二十年。考试前有告病、丁忧、致仕、病故者“未与试”,故“征士”人数大于实际“与试”人数。

《衢州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坊巷遗韵》(吴宗杰等著,商务印书馆, 2017年1月出版)一书记载:主修《浙江通志》的毛际可,与徐之凯同第登科,为他作墓志铭。他在《松皋集》中说他“胸罗万卷,诗文高华奥衍”,又称“叙述方略,援古证今,一时纸贵”。“徐之凯为官也颇具传奇色彩,嘉庆、民国县志都有记载。徐之凯任陕西安化县令,请求免去百姓的定额之外的钱粮税款——‘浮粮’,当时‘有贼结寨于山,以一骑赴寨招安之’。此事,陈鹏年的《若谷公传》讲述更是详细:公以一人一骑赴寨招安,贼闻公驾至,曰:‘此吾邦贤父母也,彼至,吾辈自有生路。’遂开寨跪迎,俯服环身,大哭,诉以不得已而然之故。公谕以朝廷养育之恩,不可轻自陨生,遂率众归顺。由于徐之凯招安之功,制府(即总督)大人请其补任知府。不久吴三桂旧党王辅臣叛乱,‘平、庆(两郡)相继陷没’,徐之凯被囚。他在狱中用蜡丸密送达书给督抚,作为内应,最终‘擒斩伪帅,庆郡得完’。难怪嘉庆《西安县志》‘儒林’卷之外,‘循吏’卷中又载其名。”“徐之凯也颇有道家之风范。任茂州知州时,手下曾有‘失印’之事,他也因此‘被议落职’。此后,‘退居林下者二十年’。陈鹏年赞曰:‘君子处世不争,赫赫之名;处身不为,矫矫之行。曲则全,枉则直,蒙难全身而不失其正,则几于哲矣!徐先生知老氏之学乎?’”

徐之凯不仅饱读诗书,出身进士,为官有政声,宦迹富传奇,作有大量诗词文章,文彩亦颇佳。例如他的一首七绝《榆荚》:榆荚如钱奈尔何,欲将朱桂诉庭柯;东风也做炎凉态,画阁朱门落更多。另一首七律《庐阳官舍早春作》:帘前芳草绿平洲,小槛花笼日影浮。野笋春来尝一掬,山兰雨后见双头。游丝欲去偏萦树,乳燕初飞只傍楼。尽日风尘还自遣,庭除仿佛玉壶幽。且著有《初学集》、《北思《汶山集》、《流憩集》,被采入《两浙輶轩录》。

综合各种史料之所述,使我们对徐之凯其人其事有了大致的了解,也对他为何会给齐家撰写碑文、何时撰写可以做出判断:

一是徐之凯具有良好的出身和丰富的生平履历:顺治丁酉(1657年)举人,戊戌(1658年)进士,康熙己未(康熙十八年即1679年)被荐举博学鸿词而未用。先授云南临安县推官,未几裁缺(免去原任官职,等候补缺),调桂阳县知县,再补陕西安化县知县、旋即“制府(即总督)大人请其补任知府”(《庆阳府志》中无载,或许为代任,时间不长,又或未就),后“檄补真宁令”、“移知茂州”,最终“以前失印事被议落职”,“退居林下者二十年”。

二是担任茂州知州不久的徐之凯与井研县知县齐人凤属于同僚应该关系熟络。因为清代前期,茂州、井研县皆隶属于成都府,且徐之凯曾任齐人凤的故乡安化县知县,一度补任庆阳知府,故于康熙十九年“三藩之乱”将要结束时,受邀为齐家撰写碑文也合乎情理。

三是徐之凯在陕西安化县及庆阳府任上有传奇经历。康熙十四年九月庆阳陷落于吴三桂党羽、王辅臣叛军,徐之凯被囚入狱,狱中亦有上佳表现。清朝廷任命大学士图海为抚远大将军驰赴西安节制陕甘诸军,康熙十五年三月图海到平凉,六月王辅臣献平凉城投降,固原、庆阳等地也为清军相继收复。事平后,徐之凯被“将军图海檄补真宁县令。”也就是说康熙十五年(1676年)六月前徐之凯还在庆阳府,随即被“檄补真宁县令。”而任茂州当在康熙十八年三月“博学鸿词科”考试揭榜之后不久“因为此年“荐举博学鸿词,罢归寻移茂州

四是徐之凯不愧为进士出身,具有极高的文化文学素养。虽然最后以从五品终止于仕途,但其事迹、著述却是传之久远。他不仅在“退居林下”后纂修了浙江《西安县志》,还创作刊行了四本著述,被采入《两浙輶轩录》。三百多年后的今天,与齐氏有些缘分的他,仍然让远离其家乡的我们考而述之,可谓芳声永继了。

(考述于2022年6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