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晕菜的狗
——关于潘无依的小说《去年出走的猫》
狗子
这本书我读了将近两个月,还是没读完,也还是没读懂,完全晕菜。我只能说这是一本不符合我阅读口味的书,就像吃惯了中餐的我吃不惯西餐一样,何只吃不惯,分明是难以下咽。
我知道这么说是要得罪无依了,但不这么说便是狡猾便是不负责任。作者潘无依是我的朋友,平常在一起都是吃吃喝喝,那么这回也算是一个机会,让她知道什么叫真朋友。
按说对一本没有读完也没有读懂的书是没有资格评论的,但我已答应了无依要写一写这本书,那么就写一写吧,至少我可以说一说我为什么读不懂。
对任何人来说,世上读不懂的书肯定要比读得懂的多得多,这是因为一个人的学识有限,境界不够高,以及每个人都有自己相对固定的看问题的角度。对我来说,所有外文书我都读不懂,古汉语大部分不懂或似懂非懂,现代汉语(也就是白话文),我每个字都懂,实在不懂可以查字典,但把这些字连在一起所成的书,大部分我还是不懂,比如理论书,我极少有看得明白的,到了文学(白话文)这一块,我终于可以松口气了,我想我应该能读懂一半吧,另一半,还是不懂,比如卡夫卡的小说(当然是翻译的)我就大部分读不懂,他的日记和随笔我不仅读得懂而且很感动,还有普鲁斯特,艾略特-----等等,一大堆,就说中国当代作家,读不懂的我一下也能想起另一堆:残雪,陈染,孙甘露,格非,林白,鲁羊,崔子恩,张弛的某些短篇,王小波的《青铜》《黑铁》,以及大部分当代汉语诗歌,现在再加上潘无依的这本《去年出走的猫》------
我想我之所以读不懂这些跟我操着同样语言的作家作品,有以下几种可能:1,他们的境界比我高;2,他们在以另一个角度看问题;3,文学理念不同;4,故弄玄虚,蒙事,自欺欺人。除了4是他们的问题,其它都是我的问题。我要好好学习,比如我希望潘无依今后对我多加点拨,我真心这么想。
另有一种说法是:别老问懂或不懂这样的傻问题,什么叫懂什么又叫不懂呢?干嘛非得一定要懂呢?这样的说法只能让已经晕菜的我再加一层晕,甚至我真的会开始怀疑人生。
我有一个好朋友,他的英语水平仅限于26个字母,他说他有一本英文《圣经》,他说他经常翻一翻,他说会感觉很美很神秘。这也是本事啊,这个本事我是否要学我还拿不定,这也不好学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