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拙居邪思录(十)
王义遒
二十九、 科学与技术
人们常把科学与技术合称为“科技”,好像两者是一回事。其实它们差别很大。蔡元培先生把科学叫做“学”,而把“技术”叫做“术”,“学为学理,术为应用”,合起来就是“学术”,似乎也靠得很近。但当年他却主张“治学者可谓之‘大学’,治术者可谓之‘高等专门学校’”。不过他认为“两者有性质之别,而不必有年限与程度之差”。因此,他并未看重一个,而轻视另一个。他当时主张北大只搞“学”,而把“术”转出去,主要是从办学条件等实际限制出发的,认为只有分工才能把教学做好。
那么,“学”与“术”的本质差别何在呢?我看主要在于目的不同。“学”求义理,就是要知道宇宙、世界、人间“有什么”、“是什么”和“为什么”。这是一个满足人的好奇和求知欲望的目的。而“术”为应用,就是利用人的知识来制造器物与设施,来满足人的占有、享受、偷懒和贪婪的欲望。
所以可以说:科学求义理,满足人的好奇;技术求用利,满足人的贪婪。
然而,我们切不可陷于儒家式的迂腐,在义利之间取舍做文章,鄙夷技术,独尊科学。当下中国的崛起,成为世界“制造大国”,靠的就是技术,而且还不算是“高技术”呢!
三十、
扭曲的社会
中国人非常重利,又图虚名,但却总是标榜科学。现在人们热衷于诺贝尔奖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其实,骨子里还是好名好利好面子。科学远没有在中国生根,中国人嘴上说的是“科学”,心里却从来没有科学,要的只是技术,以便用来享受、图乐、贪婪。为了表示对科学的尊重,中国人表现得十分鄙夷技术,工程师、技术员的地位也低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赫赫有名的清华大学,曾经以“工程师的摇篮”为荣,现在没有人提了,似乎工程师、技术员对社会无足轻重,可有可无。
中国的社会就是这样扭曲。真正实实在在为大众衣食住行提供保障、做着服务的凡人,是可以不屑一顾的;而徒有虚名,对社会大众不见得带来多少实惠的“名家”、“大师”,却可以得到奉承有加,关怀备至的。中国人就是这样,“这山望那山高”,鄙夷现实,空望够不着的乌托邦,明明还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图个温饱的小康社会,却幻想着富家俱乐部玩意儿,羡慕不已。这种名实错位、关系扭曲的社会能长久稳定,世代和谐么?
不过话又说回来,我突发奇想,中国社会不是照样在稳步前进么?也许这样的扭曲还是一大优点,体现了中国人永远不满足于现有的境况,永远幻想着取得他们现在所没有的东西。要是工程师、技术员,甚至农民工都能恰如其分地取得对其贡献、地位的承认,他们都能安于现状,乐于处境,也许中国就不会发展得这么快了!
事物就是这么矛盾。是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