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抱拙居闲话》之十四——如此奖励,福耶,祸耶?

(2007-03-12 10:29:23)
分类: 《抱拙居闲话》(愚翁)
 

《抱拙居闲话》之十四——如此奖励,福耶,祸耶?      愚翁

                 

   当今中国做一个科学工作者真是既难又烦。定方向、找题目、跑门路、求支持、筹条件,已经够难的了;出了点结果,还要为发布成果、发表文章而烦恼:发到哪里去,投哪个刊物?期刊有国内国外、SCI非SCI、核心非核心之分,还有影响因子之别。这种掂量并非全出于势利,为了扬名,更是为了让学界早通信息,免走弯路,把研究做得更快更好。

  现在烦恼可以免了,有人代劳了。不少研究院所和高校的科技领导和官员们已划定了等级分明的期刊档次,以及相应的刊登论文奖励政策。论文登在国际顶级杂志,如《科学(Science)》、《自然(Nature)》等,奖金一万元,其它被定为“国际一流”的,7000元、5000元不等,具体数目随单位富裕程度而异;至于发到一些国内刊物的,不仅没有奖励,反倒要支付昂贵的“版面费”。于是,你只须从高到低,对号入座,试着投寄论文就是了。

  说这类政策的始作俑者是为了减轻科研工作人员的烦恼当然是笑话,要说是为了繁荣中国科学,恐怕有点南辕北辙,但却十足显出了一副谄媚脸、奴颜相、市侩气。他们仰人鼻息,投其所好,拜倒于西方科学脚下,以发表论文的刊物定论文学术水平。我想,《科学》、《自然》之类杂志的主编知道了是会受宠若惊的。其实,这些刊物的学科倾向明显,决非一视同仁,以它们刊载与否来评价论文水平高低,无疑是对一些学科的不公。何况这些刊物也并非所有文章都属原创性作品。这些,“始作俑者”们并非完全不知,他们所以要这样做,并自鸣得意,乃是因为他们希冀以金钱买来单位的声望:发表在顶级学术刊物、SCI杂志、高“影响因子”期刊的文章数,我单位名列前茅!名声贾于市啊!

  这里我只抓住“始作俑者”,没有“打击一大批”,因为不少后继者是随大流,不得已而为之,有点无奈,有点违心。在普遍急功近利的当今社会,老实人吃亏啊!

  但是,我还是担心靠这类做法来刺激科学恐怕是缘木求鱼,甚至难免落到中国足球队徘徊不前的下场。阿弥陀佛!但愿我的顾虑是杞人忧天,将“化为泡影”。

  谁都知道,科学论文的价值在其意义,其对后世的影响,不在发表什么刊物上。诚然,一些著名科学期刊,把关严,不接受平庸作品,刊载的论文一般都达到某种水平。但绝非不在这些刊物上的作品一定没有水平。科学历史上,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有一些原本刊登在不起眼的杂志上,后来被发现很有价值、非常出名的文章。我校已故廖山涛教授的数学文章只登《北京大学学报》。他靠寄送“抽印本”照样使国内外同行了解自己的工作,因而被授予第三世界首届数学奖,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此后又被选为中科院院士。现在专业分工很细,世界上真正在同一分支领域工作的人为数甚少,而网络又很发达,完全可以依靠发送“预印本”、“抽印本”和上网让同行了解自己的工作,真正漂亮的成果是埋没不了的, 何必非得斤斤计较于发表在什么刊物上呢。按照“始作俑者”的逻辑,中国的学术刊物不就成了“永远的三四流”,甚至“不入流”的了吗。这样没有骨气,真是十足的奴颜,“永远的贾贵”!

    我丝毫不反对把高水平科学论文投到国外知名刊物,适当鼓励也未尝不可,每年官方统计SCI、公布“影响因子”已绰绰有余矣。做科研固然要有强烈企求心(有所发现、发明),更贵有淡然的出世心(不怕挫折、失败)。这类带“谄媚”味的“奖励”,只会刺激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对科学创新的终极效果,究竟是鼓励还是干扰,是福还是祸,不言自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