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草时评】五粮液,这杯罚酒该谁来喝?
(2009-09-29 16:56:31)
标签:
五粮液证监会作假帐国有资产汪忧草财经 |
分类: 忧草时评 |
【忧草时评】五粮液,这杯罚酒该让谁来喝?
文/汪忧草 2009-09-29
在号称“世界三大夜景”之一的香港维多利亚港夜景(另外两大夜景是日本函馆和意大利那不勒斯),中国银行大楼之外,最显眼的中国广告无疑是“国酒茅台”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确实,茅台酒作为“中国国酒”一直在国内享受着至尊的地位,直到五粮液向它发起强有力的挑战,并在销量上成功地击败了茅台酒。
“国有资产转移”?
但茅台酒在过去两年依靠大幅提价、锐意改革,外加金融危机对五粮液等中档酒销量的负面影响,重新夺回了中国白酒“王座”,并于去年在销量上击败五粮液,重新成为中国白酒业的“一哥”。2008年,茅台年销售额是82亿元,五粮液约80亿元。
但五粮液的问题很快就浮出水面;五粮液销量小输茅台,而它的的利润却比茅台少了将近一倍。2008年,五粮液实现利润18亿元,茅台是38亿元的利润;白酒业“老三”泸州老窖的纯利润预计在11.5-15.4亿元之间,而它的销售额只有38亿元,还不到五粮液的一半。
对于这种让人不可思议的利润差距,投资者们自然会像小沈阳同学一样发问:“为什么呢?”“为什么呢?”是的,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里面有没有“国有资产流失”呢?又有没有“国有资产转移”呢?
今年7月,证监会开始对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涉嫌违法违规行为立案稽查;证监会于9月23日提前披露了五粮液的问题,这也是证监会第一次对调查尚未结束的案件细节进行特别披露,因为社会上关于五粮液的传言已成满城风雨。
经初步调查,发现五粮液存在三大违法违规行为:没有披露较大投资行为和损失、未如实披露重大证券投资损失、披露的主营业务收入数据存在差错(2007年虚增收入10亿元),媒体把它们称为五粮液“三宗罪”。其实质就是:五粮液作假帐。
五粮液作假帐
那么五粮液作假,后果到底有多严重呢?至少有五个方面的后果:资料显示,持有五粮液1.74亿股的九大机构,合计损失约2.3亿元;第二,中小散户在股市上损失超过50亿元;第三,待证监会全面调查结束坐实罪状以后,五粮液还将接受相关行政处罚,自食苦果;第四,中小投资者可能就自身利益的损失向五粮液兴讼索赔,五粮液或将成为A股索赔第一大案;第五,五粮液现任上市公司董事长唐桥、五粮液集团董事长王国春有可能面临“市场禁入”的处罚,双双下课,甚至会因“二次虚假陈述”而遭受刑事处罚。
这些年,中国上市公司作假帐的传言时有所闻,央视《经济半小时》节目曾有过披露。夏草曾撰有《沪市2007年报涉嫌报表粉饰公司》的文章,指出东盛科技、综艺股份、华夏建通等十家沪市上市公司在2007年报中涉嫌虚假信息披露,粉饰财务数据,其数额最高达到数十亿元,最低也在亿元以上。
虽然这次证监会只是调查五粮液作假帐问题,但依然意义重大。这一方面对那些弄虚作假的上市公司敲响了警钟,吹响了“打假”的“集结号”;同时,证监会的调查给五粮液带来的一系列“后果”,势将对其他造假公司起到吓阻作用,因为对大部分公司来说,造假账的“成本”实在是太大了,很可能导致很多公司破产、老总坐监的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