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草时评】武安市教育局“此地无银三百两”?
(2009-09-23 22:40:25)
标签:
武安教育局汪忧草教育 |
分类: 忧草时评 |
【忧草时评】武安市教育局“此地无银三百两”?
文/汪忧草 2009-09-23
从前有个人叫张三,好不容易积攒了三百俩银子,很高兴却也很苦恼,他怕这么多钱被别人偷走,不知道存放在哪里才安全。带在身上不方便,容易让小偷察觉;放在抽屉里又觉得不妥当,反正放在哪里都不方便。他捧着银子,冥思苦想了半天,想来想去,最后终于想出了自认为最好的方法。张三趁黑夜,在自家房后,墙角下挖了一个坑,悄悄把银子埋在里面。埋好后,他还是不放心,害怕别人怀疑这里埋了银子。他又想了想,终于又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回屋,在一张白纸上写上“此地无银三百两”七个大字。然后,出去贴在坑边的墙上。他感到这样是很安全的了,便回屋睡觉了。
在草同学看来,22日下午河北省武安市委调查组公布的关于“教育局长免职当夜调动上百农村教师进城”的调查报告,称事件中无权钱交易,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故事的当代版本。
按说,武安市教育局原局长冯云生在担任局长12年后被免职“当夜突击调动上百农村教师进城”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也引起了河北省、邯郸市及武安市的高度重视,武安市委理应严肃查处这一事件。但武安市委纪检委、组织部为此成立的调查组,在对148名农村进城教师进行了调查取证后,就匆匆忙忙得出“没有发现这次调动教师向冯云生及领导班子其他成员送钱送物问题” 这样的结论,未免过于草率。
事实上,联合调查组组长、武安市纪委常委郭旭彦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示,目前联合调查组尚未调查冯云生及其他当事人的财产状况。这就是说,他们只是询问了当事人,还没有进一步调查、核实有关证言,就匆忙得出了结论。
第二,联合调查组已经查明,武安市教育局从8月16日安排151人参加试讲,然后根据成绩确定进城111人,再经教育局人事科根据学科要求和试讲人员成绩整理汇总,至18日下午17时30分左右,冯云生将审定后的148名进城人员名单、77名农村互调人员名单及城区互调的28名人员名单(共计253人),再到人事科办理调动手续,至20日晚间所有调动教师的介绍信领取完毕,总共只花了5天时间。是的,5天时间,“调动”253人,而且有几天加班工作到深夜,这样“突击调动”,不仅在程序上大有问题,而且操作上有些奚绕,而且。武安市联合调查组匆匆忙忙问一些人交差,让人感到他们与其说是调查,不如说是糊差事,是想用一纸“调查报告”杜全国网民悠悠之口。这显然不是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第三,据《中青报》记者调查发现,调查报告公布的调动人员涉及城区11所教育局直属学校,而今年以来向教育局提出增配或调整教师申请的局直属学校只有9所,这也显然不符合武安教育局自己的规章制度。按武安市教育局人事科办公室内的“人事科工作流程图”,教师调动须经过五个环节,分别是调动人员提出书面申请、直属学校(乡镇教办)校长批准、人事科科长初审、主要领导批准和岗位责任人办理调动手续。但在这次253人的“突击调动”中,有两个学校没有提出书面申请,居然也成了教育局的“突击调动”对象,可见武安教育局并不在乎什么工作章法。
面对这么多的问题,武安市联合调查组居然以“无权钱交易”草草了结,自然如同张贴一张“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告示一样,令人费解。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