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忧草时评 |
韩寒炮轰大师,我们就要炮轰韩寒?
文/汪忧草 2008-06-20
据《广州日报》6月19日报道,日前,韩寒和陈丹青在湖南卫视一档电视节目中就阅读与小说进行讨论时“炮轰”众多文学大师,称老舍、茅盾、巴金等人的“文笔很差”,“冰心的完全没法看”,引起很多人炮轰韩寒。
我不是韩寒粉丝,但我觉得他这样说,虽然失之浅薄与轻狂,但也犯不着我们集中最猛力的火力去炮轰他。
包容对“大家”的批评
毕竟每个读者都有不同的口味,老一辈的文学大师的作品行文由于有“时代的烙印”以及遣词造句用语习惯等原因,确实有写得好的部分,但也有写得糟糕的地方。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语言确实有些“落伍”,“文学代沟”的现象客观存在,我们应该包容批评的声音,包括对权威、对大师的挑战。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当年被尊为“大家”的文学大师们,当然并非毫无瑕疵的圣人,更不必被奉在高高的神坛上仅仅供后人高山仰止。况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当年的大师和名著,也确实有重新审视和重新评价的必要,只有那些能够超越时代局限,穿越历史长河,依旧继续散发出其魅力的大家和名著,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师与经典。从这个意义上说,经得起后人的挑三拣四和审美疲劳,实在是炼就大师及其名著的必由之路。
再说,文学大师的作品,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在现代中国的特定语况下,很多作家,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政治活动家,其次才是一个作家。茅盾、巴金等人的很多作品,文学性并不高。这跟他们的文学天赋无关,也不是叙事习惯的问题,而是外部环境造成的。
我更欣赏鲁迅王蒙
就我个人而言,中学时候确实读过鲁迅、巴金、茅盾、老舍、冰心、丁玲等大师的作品,后来就一直没有再读过巴金、茅盾、老舍等人的作品。我当然不会像韩寒一样,把这归咎于老舍、茅盾、巴金等人的“文笔很差”或者“冰心的完全没法看”,我只能说我更欣赏另外一些作家,比如鲁迅、林语堂、王蒙、刘心武等。
应该说,视角的丰富多样,观点的对决与辩论,对于人们认清事物的本原面貌,其实不无益处,这也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我们所身处的时代,毕竟,我们正在接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理想状态,至少在文化娱乐领域,咱可以毫无顾忌广开言路。既然鲁迅先生都已经走下了神坛,老舍、巴金当然也可以被我们拿来重新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