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影桥语》书评之三:那人 那桥 那风景

标签:
宜兴古桥桥影桥语王建平摄影散文集林子文化 |
分类: 古迹寻趣 |
太湖西岸,江南水乡。
宜兴便有了拥有许多古老石桥的理由。
桥梁都临水而架,桥水难分。
于是,一个水务工作者便有了亲近桥的理由。
这个人就是林天柱。
朋友们都叫他林子。
其实,桥与天柱的本职工作没有必然的联系。
只是,他因为工作需要下乡时会经常经过那些古老的石桥。
他是偶然间觉得这些古老石桥的可亲可爱的。
他总觉得可以为这些无言石桥做点什么,于是他拿起了手中的照相机。
于是,他每一个休息日都出没在宜兴乡间的荒野中,寻访着,寻觅着。
一次,又一次。
寻像器里的光影,黑了白,白了又黑。
那些无言的石桥仿佛便有了生命,在荒野寂寞中,渴望与人对话。
这些桥,就成了天柱的朋友。
在他的心中,每一座桥,从来都是“他”,而不是“它”,一字之差,却让这些桥“活”了起来,有了生命的承载:
“老桥,只记得他是一个老者,他坚持了一个老者应有的秉性和风格,不为别的,他知道他的名字叫‘桥’,只要他在这世上一天,他就会发挥桥的功用,哪怕少有人经过,哪怕他已不能‘长春’——”(长春桥)
读着这样的文字,你还会对这些石桥无动于衷吗?
林子真的对这些桥梁浸注了自己的心血。当他看到桥梁的生存状态不好时,他是那样的揪心:“站在车家桥面前,我还能说什么呢?望着眼前老桥残缺破损的局面,我只是想起了站在敦煌石窟前的余秋雨。”(车家桥)
“年迈的老桥就这样负重着,似乎正往地坑里一点一点凹陷,而再也不能像凤凰那样自由地飞翔,飞翔到天际外,为芸芸众生拾掇更多的福音。你看,脚下的“重建凤凰桥”五个字因此也失去了光泽,在闷闷不乐呢。
枯树,断插在老桥边。我不知道它是自然而亡,还是摧残致死,但这个时候,那枯黄的树干歪扭着向上突起,像是伸出了布满老茧的手……好吧,伸出手让我们一起用力,把桥面上的那座‘碉堡’推倒!”(凤凰桥)
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一个内心不充满柔情的人,是不会选择这样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惟其如此,他也才是一个令人尊敬的人。
有些文字,其实是和桥梁没有关系的,是因为桥梁而引伸出去的感怀。但你又不得不佩服:这些感怀绝不是无病呻吟的,更不是“为赋新诗强说愁”:
“两座桥,履行着各自的使命,发挥着同样的作用,缺一不可。有趣的是,行进在桥上,你必须换一个角度、来个拐弯,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那是一个逗号,提醒着你我人生总有拐点,我们必须换一个角度去期许更美好的人生;
那是一个问号,人的一生,总有弯路要走,只是如何少走弯路,值得每个人思考……”(戈庄双桥)
我们从这一百座桥的风景中,走进了林子的心灵深处。
是他那内心最柔软的蠕动俘虏了我,让我成为他的这部书的忠实读者。
“站在桥堍的花影里……我已然成了这里的一景,而且内心涌动的全是微醺快意……”
那人那桥那风景。
那人,是林天柱;
那桥,是宜兴那些依然散落在乡间的、寂寞中依然焕发着生命光彩的古老石桥。
而那人和那桥构成了大地上最能诱人深入的风景。
谢谢林子。
王建平男,就职于江苏省宜兴市文广新局,宜兴市喜剧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