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桥古镇地处常州与宜兴交界处,以村南有一座单孔石拱桥“南杨桥”得名。古有“介宜阳之邑,通南北之”之称,曾是武进南境商埠门户,穿街而过的张仙浜东接太湖、西连滆湖,与宜兴一河之隔。百年前商贾云集、贸易发达,集聚着多家戏院、茶馆、酒店、当铺、寺庙和富商宅院,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常州南门外远近闻名的古村落。与江南的名镇名村相比,杨桥村的体量和历史文化积淀虽称不上顶尖,但保存完整是其今天最大的优势,古街、古河、古桥、古井、古宅,至今风貌犹存,令人叹为观止。
|
http://s4/middle/4c4730f5n8ff0dbd521e3&690
1、古镇的美,在于清纯幽静,还有就是和这老人一样,一切都显得那样自然和安详。
http://s5/middle/4c4730f5n8ff0dea25164&690
2、典型的中式花窗。说是窗,更像是一只眼,一只忧郁而深邃的眼,眼中透露着太多的信息,似乎还有不可告人的秘密,让你不敢靠近他,注视他,否则,就会被牢牢得吸进去···
http://s7/middle/4c4730f5n8ff0df53ec36&690
3、欧式的门窗点缀着一堵墙。说是墙,更像是一张脸,尽管他布满沧桑,却洋溢着浪漫、幽雅的小资情调,就像是刚刚和情人幽会,目送她从这后门,悄悄坐船离去···
http://s5/middle/4c4730f5n8ff0dfbfb054&690
4、屋檐角都努力地翘起不甘平庸,檐上雕刻的精美鸟儿好奇地俯视着我们。素面朝天,任凭风雨,迎朝霞、送夕阳,却不知在这屋檐下,经历了多少生老病死,演绎了多少悲欢离合。
http://s6/middle/4c4730f5n8ff0fcf07145&690
5、巷子里每家每户都挂了红灯笼,一眼望不到尽头,这蜿蜒流动着的红灯笼给青黑色的街道点缀了色彩、增添了喜悦。信步向南,好似走到小巷的尽头了,再走几步忽然却又来一个峰回路转。
http://s4/middle/4c4730f5n8ff0e212a993&690
6、沿着一条小路走了几步,拐了个弯,猛一抬头,古风扑面而来,以为误入桃花源了。可不是古镇吗?高低不平的“人”字石板路蜿蜒曲折,将一条狭窄的小巷向前方泼墨开去。
http://s4/middle/4c4730f5n8ff0e2c6c613&690
7、杨桥在历史上据说是一个古老的乡镇,现在已经隶属武进区前黄镇,成为一个行政村了。杨桥古镇因眼前这座单孔石拱桥“南杨桥”得名。
http://s5/middle/4c4730f5n8ff0e56d6144&690
8、冒着可能跌落河中的危险,轻脚跨过桥栏,探下身子,和这狗尾草来了一次亲近。亲近它,就是亲近了一种顽强的生命力;亲近它,会让你感觉到自己是多么的脆弱。
http://s6/middle/4c4730f5n8ff0e7f23c35&690
9、桥下流水默默地淌着,沿着一条小河缓缓东行,似乎在述说小桥流水的千年爱情。流水牵住我们的目光,岸边布满了青苔,不远处有石级步入河中,想必是古人洗刷之处,可不知昔日喧哗今何在?
http://s5/middle/4c4730f5n8ff0e677e7a4&690
10、杨桥古镇虽无周庄之大气、南浔之华贵,却极具婉约古朴之美。这“牧斋院”之名开始一直不得其奥妙之处,经问询,“牧斋”就是院子主人的名字,原来就如此简单。
http://s7/middle/4c4730f5n8ff0e9c67506&690
11、两旁的房子都是黛黑色的,也都高高低低,以二层木楼居多,经年守望的房屋错落有致得别有味道。呵呵,特地来了一张素描,看看效果。
http://s5/middle/4c4730f5n8ff0efd8ec64&690
12、老旧的剃头店里,都是老式的东东,看到这些,不免又想起儿时极不情愿坐在这老虎凳上剃头的滋味。
http://s6/middle/4c4730f5n8ff0f07ea6f5&690
13、幽深的巷弄,和这静谧的小草,同样孤独地处在这样的角落。
http://s6/middle/4c4730f5n8ff0f86f1c75&690
14、
http://s7/middle/4c4730f5n8ff0f9bdc626&690
15、若是两三人结伴而行,巷子就显得有些局促了。还好古镇里居民不多,真正的住户大多搬到了外面那些宽敞明亮的大房子去了,留守的却是这些有着外地口音的新朋友。
http://s5/middle/4c4730f5n8ff0fb34a9c4&690
16、
http://s6/middle/4c4730f5n8ff0fc18a245&690
17、尽管我们几人来回几趟,小朋友始终不曾抬头,也许是腼腆,更希望他和这古镇一样,静如处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