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疑点重重的金莲桥

(2010-09-09 15:58:53)
标签:

五洞桥

桥洞

疑点

桥名

拱桥

常州

旅游

分类: 古迹寻趣

    走过一些地方,拍过一些老桥。这次我到了常州寨桥镇夏坊村,停好车,拨开一片齐肩高的杂草丛时,眼前的这座“金莲桥”,便惊艳出场了。就在我欣赏着他优美的身姿,不停地端着相机取景时,一个个疑问却接踵而来。

http://s6/middle/4c4730f5n8fce00733bd5&690
    1、金莲桥位于常州寨桥镇夏坊村运河连接滆湖的入口处,南堍与宜兴市闸口相连。该桥为常州和宜兴的交界桥。该河段由三座拱桥连接在一起的,一座五孔拱桥,两座现代的拱桥,该三桥目前已经荒废了。五孔桥雄伟壮观,却为何不及河面宽呢?是后期拓宽了河道吗?


http://s7/middle/4c4730f5n8fce007dc2f6&690
    2、该桥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由常州和宜兴两岸居民集资修建,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重修。为花岗岩石桥,由五环洞连接构成桥体。全长22米,高3.7米,纵联分节并列式砌法。主桥洞跨度5.3米,其余桥洞分别为4米和2.9米。


http://s8/middle/4c4730f5n8fce02632687&690
    3、桥旁原有清代名士李兆洛撰书之《重修五洞桥碑记》,现易置武进区博物馆内。如今这桥,到底是属常州还是宜兴?还是无人问津,所以现在连一块文物碑都没有?


              http://s4/middle/4c4730f5n8fce0b575cd3&690
                    4、桥面平坦,中部两侧各有石雕龙头两只,现各存其一。


            http://s7/middle/4c4730f5n8fce0c8fc196&690
                 5、此桥曾是常州和宜兴间来往的必经之路,又说是古代纤夫的必经之路。


http://s7/middle/4c4730f5n8fce0d1c3d76&690
    6、这一端是常州,那一端是宜兴。中间这条河被称为夏坊河,桥外侧为锡溧漕河、武宜运河与武进和宜兴交界界河的三叉口。

              http://s8/middle/4c4730f5n8fce10534e07&690
    7、随着武宜两地的交通越来越便捷,金莲桥上的行人越来越少,如今杂草丛生,略显寂寞,可其苍老的身影仍能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

http://s6/middle/4c4730f5n8fce10e8a405&690
    8、西侧的桥梁上写着“金莲桥”,却在东侧的桥梁上又发现了一个桥名“五洞桥”,为何同一座桥身上会出现两个桥名呢?


http://s13/middle/4c4730f5n8fce19264dcc&690      9、五百年来,点点帆影,舟楫渔歌,与五洞桥相映成趣。这张照片好玩的,上面的船是在河面横着开的,呵呵,其实照片的左右向也有一条河道交叉着。

http://s7/middle/4c4730f5n8fce1a98fd26&690
    10、最后在网上找到关于此桥还有一个故事,虽然疑点重重,却也有着确凿的证据。据说,当年该桥修建时应该为15个孔,后因常州的官员批错了图纸,把“十五洞桥”造在了河面较窄的牛塘白渔港。夏坊的五洞桥建成后,因跨径太短根本不能沟通两岸,只能在一岸再建土坝,现存的五洞桥,也不得不与后造的两座桥相连,才解决了交通问题,而据牛塘的老人们回忆,当时建在牛塘的“十五洞桥”只有5个桥洞在水中,其它桥洞都在旱桥中。因为那座桥引桥过长,就像南京的长江大桥,因此当地人也把那座“十五洞桥”称作“长江大桥”。虽然“十五洞桥”已被拆毁,但大家仍然相信,这个故事并非传说。


2011年12月5日整理下文:

金莲桥位于常州武进寨桥镇夏坊村运河连接滆湖的入口处,南堍与宜兴市闸口相连。该桥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由常州和宜兴两岸居民集资修建,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重修。为花岗岩石桥,由五环洞连接构成桥体。全长22米,高3.7米,纵联分节并列式砌法。主桥洞跨度5.3米,其余桥洞分别为4米和2.9米。桥旁原有清代名士李兆洛撰书之《重修五洞桥碑记》,现易置武进区博物馆内。桥面平坦,中部两侧各有石雕龙头两只,现各存其一。桥北端是常州武进,南端是宜兴,中间这条河被称为夏坊河,桥外侧为锡溧漕河、武宜运河与武进和宜兴交界界河的三叉口。

该河段就由三座拱桥连接在一起,两座现代的水泥拱桥和一座明代的五孔金莲桥。此桥曾是常州和宜兴两地来往的必经之路,还说是古代纤夫的必经之路。随着武宜两地的交通越来越便捷,金莲桥上的行人越来越少,如今杂草丛生,略显寂寞,可其苍老的身影仍能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

金莲桥依然雄伟壮观地横跨着,可他为何不及河面宽呢?是后期拓宽了河道吗?西侧的桥梁上刻着“金莲桥”,却在东侧的桥梁上又发现了一个桥名“五洞桥”,为何同一座桥身上会出现两个桥名呢?

网上关于此桥的一个故事,虽然疑点重重,却也有着确凿的证据。据说,当年该桥修建时应该为15个孔,后因常州的官员批错了图纸,把“十五洞桥”造在了河面较窄的牛塘白渔港。夏坊的五洞桥建成后,因跨径太短根本不能沟通两岸,只能在一岸再建土坝,现存五孔的金莲桥,也不得不与后造的两座桥相连,才解决了交通问题,而据牛塘的老人们回忆,当时建在牛塘的“十五洞桥”只有5个桥洞在水中,其它桥洞都在旱桥中。因为那座桥引桥过长,就像南京的长江大桥,因此当地人也把那座“十五洞桥”称作“长江大桥”。虽然“十五洞桥”已被拆毁,但大家仍然相信,这个故事并非传说。

五百多年来,点点帆影,舟楫渔歌,与金莲桥相映成趣。就是这样的一座桥,却也让世人贻笑大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