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归径有圆月

标签:
老街水墨画老桥归径脚踏车旅游 |
分类: 古迹寻趣 |
http://s5/middle/4c4730f5nda9a39e34da4&690
http://s7/middle/4c4730f5n74e57a9202f6&690
http://s8/middle/4c4730f5n90f6cf21a757&690
http://s7/middle/4c4730f5n90f6d0a64676&690
http://s3/middle/4c4730f5n90f72c3c6ca2&690
http://s3/middle/4c4730f5nda9a45367882&690
http://s7/middle/4c4730f5n90f6d9f36b66&690
http://s4/middle/4c4730f5n90f6db3146f3&690
http://s3/middle/4c4730f5n90f6decf8392&690
http://s7/middle/4c4730f5n90f6e0134b06&690
http://s8/middle/4c4730f5n74e57cf931c7&690
http://s8/middle/4c4730f5n90f6e37b9f57&690
http://s8/middle/4c4730f5n90f6ea6784c7&690
http://s5/middle/4c4730f5n90f6e41b88b4&690
http://s6/middle/4c4730f5n90f6e7e3cf55&690
没去过归径之前,就知道“归径”,就知道“归径桥”。这源于一个谜语,“回家的小路上”猜一个本地的乡镇名称,谜底就是“归径”。归径原来是一个乡,现已成了一个村,隶属于宜兴市新街街道。
八月十六,中秋次日,在多数人家团圆之时,我也带着家人,走在“回家”的小路上,去探访那一轮由归径桥拱圈形成的“圆月”。
我们到达归径顺着沿河的一条小路走到西端再拾阶而上,刚踏上几步就突然来了个峰回路转,却见左侧是骑街楼下的巷弄,右侧便是久违了的“归径桥”。
几个穿戴红红绿绿的幼童正在桥上玩耍,上桥下桥,他们中有的来回学着正步,有的在数着石阶级数,有的抱住栏杆犹如抱住了伙伴,有一个小男孩,手里抓着一把糖果,踉跄地上桥,又急切地下桥,像是闻到了家中那诱人的月饼香味。阳光下,一份童真写在了孩子们的脸上,也映照在归径桥的桥背上。归径桥的桥栏,巍然屹立着,像是伸出了坚实的臂膀,呵护着每一个孩童的平安;凹陷的石阶似乎有意降低了坡度,可以让每一个过客更觉平坦;桥堍的石栓牵绊着归家的船只,维系着每一个家庭的安康;凸起的拱圈倒映在河面上,形成了一个圆整的球形,正像一轮完满的圆月。此时,老桥也成了孩子们的玩具,他也和孩子们一起沉浸在中秋佳节那甜甜的笑意里。
这群孩子都来自举家外迁而借居此地打工的家庭,这样的家庭都有着共同的特点:丈夫打工,妇女在家带两个孩子。这不,老桥南堍一群妇孺们正在交流着各自丈夫中秋团圆带回的礼物呢。尽管听不见,也听不懂她们在谈论什么,但那灿烂的笑脸和穿戴整齐的着装告诉我,在这归径桥堍的生活她们正过得有滋有味。
老桥的北堍是一条老街,斑驳的墙体刻画着生活的印记,光亮的青石板映照着过往的岁月。老街此时并不见行人,尽管连续阴雨之后,云缝里终于透出了一点阳光,生活在老街里的老人们似乎并不在乎这稍纵即逝的暖意,他们或许在家中正忙着翻找去年的两用衫甚至薄棉袄了吧。只见一辆锈迹斑斑的脚踏车倚着墙,像一个无法蹒跚移步的老人,仰躺在墙角落草丛里,尽情地让余辉来温暖他那衰瘦的身骨。
老街西头的阴影里终于走来一位长者,他手持一份报纸,迈着悠然的脚步,待照见亮光就突然停下,立在那里闲适地看起报来。温和的阳光下他一头银发熠熠生辉,站稳的身姿犹如一座雕塑,整个精气神不免让我肃然起敬。沿着老街向前走,瞧见河埠头有位大妈在淘洗衣物,她家中又添了新丁,正忙里忙外。佳节里,喜上添喜,乐滋滋挥舞着双臂的大妈,暂时都顾不上秋风起后这河水的凉意了。
经过这样一座老桥,从南堍到北堍,从北堍到南堍,上桥下桥,已经成了当地人生活的一部分。不知道那几位老人,生来在这老桥上已来回了多少次?或许只有那凹陷的桥面才能感知一二。
已近黄昏,幽静的村庄连同它的影子,越显得象一幅水墨画,画里的人们安逸的生活场景,不时地渲染着节日的气氛。
回家的路上我想,只要有阳光,这归径桥就一定会有一轮“圆月”,只要每个人的心中充满阳光,他生活的光景就一定会是一片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