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廉宰相家里连招待客人的器皿都不齐

(2016-10-25 08:09:47)
标签:

历史

文化

宋朝

范质

赵匡胤

分类: 随感杂谈二

清廉宰相家里连招待客人的器皿都不齐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范质生逢晚唐五代,历仕诸朝。后唐进士及第,他曾任忠武军推官,未及显露才华。后晋天福年间,范质献文给宰相桑维翰,维翰一见称奇,任用他为监察御史,短期内经过数次升迁,被召为翰林学士。之后,他遍佐后周君主,官至宰相,周世宗柴荣非常倚重他。周恭帝柴宗训即位后,更加封他为萧国公。

范质做宰相时,虽求才若渴,却好品鉴人物,凡官衔职级,从不曾随意授人。他喜欢延揽士大夫阔谈世务,借以观察其才器见识。后周显德年间,殿中侍御史柴自牧、右补缺裴英一起到中书衙门拜访他,当谈到民间利弊时,范质便问柴自牧是否曾在地方州县任职,柴自牧就将自己历任州县的经历讲给范质听。范质又问裴英,裴英是唐代名相陆贽之后,向来自负于门第之高,便回答说:“地方上这些无甚作为的差役,我就侥幸免于经历了。”范质听后,怒斥裴英说:“我虽没有什么才能,但既然任宰相位,坐政事堂,与谏官御史一起谈论百姓疾苦,就不是当做戏言说说而已。你这种浮薄的人,怎可任职于谏署!”裴英又愧又怕,匆匆退下。第二天,范质将裴英之事如实禀奏,最终只授给裴英一个闲散之职。

范质的“直谏”是闻名于后世的:周世宗柴荣在后汉时任诸卫将军,曾出游至京郊,想要拜访当地县令,却忘记了他的姓名。当时县令刚刚召集了人玩赌博游戏,没能及时接待柴荣,柴荣对此很是不满,等到他登基后,便下令彻查此县令。后来,范质将其贪污案情上奏,柴荣说:“身为亲民之官,竟贪赃到如此地步,依法应当处死。”范质回奏说:“此人在其管辖权内收受财物固然有罪,但即使赃物数量多,论法也不至于死罪啊。”柴荣大怒,厉声道:“法律自古便是帝王制定,本就是用来防止奸邪之辈的,现在朕立法,杀一个贪官,难道这也算的上酷刑!”范质说:“陛下以您的名义杀他,当然可以,但若要交付衙门,以律法之名执行死刑,臣恐怕不敢签署。”范质的坚持压倒了皇帝的怒气,最终,县令免于死罪。此案之后,周世宗柴荣下令“今后犯者并以枉法论”。范质奉行诏令,将其写入法律,这就是《刑统》中“强率敛入已,并同枉法者。”法令的来源。范质有法必依、守正不回的品格,值得钦叹。

范质一生以清廉自持,他的府第就不曾大肆修葺。柴荣做亲王时,曾奉周太祖之命造访范质,一班人马走到范家门前,发现其家门竟然低矮狭窄,车马根本无法通行,柴荣只好下马步行入内。柴荣即位后,传话给范质说:“爱卿所住的只是旧宅罢了,也不必不事修葺成这样,你府邸的门楼实在太过狭小了。”直到此时,政府这才为他治理府邸。

范质与赵匡胤曾同朝为臣,陈桥兵变后,宋太祖赵匡胤继续任用他为宰相,并加官司徒侍中。乾德元年(公元963年)范质受封为鲁国公,乾德二年(公元964年)范质屡次请辞,终于改官为太子太傅。不久,不幸病卒。终年五十四岁,追封为中书令。

范质卧病在家时,赵匡胤曾几次亲临他的府邸探视。之后,不愿使他更为操劳,便命令宫内女官前去询问病情。当时,范质家里迎奉女官,连招待的器皿都不齐备。女官回宫禀报了这一情况,赵匡胤马上命令翰林司赐给范质果子床和酒器。后来,赵匡胤再度驾幸范质的府邸对他说:“爱卿你身为宰相,何必待自己如此苛刻?”范质回答说:“臣昔日在中书衙门供职,并没有什么私人拜访,同我一起饮酒的都是贫贱时候的亲戚,哪里用得着像样的器具呢?所以拖延至今也未曾置办,并我非能力不及,只是不曾有此需要罢了。”范质病重时,告诫他的儿子范旻不要请赐谥号、不要刻碑。他去世后,赵匡胤痛惜悼念,厚赐其家。

后来,辅佐之臣急缺,赵匡胤论及此事,对左右说:“朕听说范质居第之外不置资产,真是名副其实的一国之相啊!”宋太宗赵光义也一向看重范质,曾对身边近臣谈论累朝宰相,认为遵守规矩、重视名气、守持廉节的,没有超出范质之人,唯一不足的就是不能以死报答周世宗的知遇之恩。

五代以来,宰相多接受方镇的馈赠进献,到范质执政才杜绝这种现象。而他所得的俸禄赏赐,也大多四散孤寡、周济亲族。在饮食上,从未追求过什么奇异难得之物。对于身肩职事,无论大小,范质都谨慎如一,不曾出格。他做制诰官时,以简详有度为人钦佩,当时就有做事从不破律的美誉。

范质为人耿直,对于他人的短处常常当面指出。他历经数代更迭,一直身处高位,深知乱世之中,自己的重责。因此遇事一向依从律令、坚守原则,不以主观感情影响自己的判断。他曾对同朝为官者说:“人能鼻吸三斗醋,斯可为宰相矣。”用鼻子能吸入三斗醇醋,这需要多大的肚量啊!范质为宰相期间,能容人容事,可见一斑。(全文完)

请点开下面文章,其中一定有您喜欢的:

一. 龙凤呈祥喜洋洋              (家庭亲情        共八篇)

二. 手握五彩神笔历经五朝的宋初名臣(文史杂谈一  一百二十九篇)

三. 奇闻:一个善于创新的开国皇帝  (文史杂谈二  一百二十九篇)

四. 宋太祖为何会暴毙在北征契丹途中(文史杂谈三  共一百二十篇)

五. 刻石铭誓:仁政造就宋朝富庶繁荣(文史杂谈四  共一百二十篇)

六. 广西漫游记                 (旅行图文       共十六篇)

七. 京冀津之行                 (旅行图文       共十三篇)

八. 初夏鄂赣游                 (旅行图文       共十八篇)

九. 金秋北疆行                 (旅行图文     共二十三篇)

十. 贵州风情录                 (旅行图文       共十五篇)

十一.新西行漫记                (旅行图文       共二十篇)

十二.寻找消失的徽州             (旅行图文       共十一篇)

十三.走进西藏                  (旅行图文        共八篇)

十四.滇西旅行散记               (旅行图文       共十三篇)

十五.家乡寻踪                  (图说家乡       共十二篇)

十六.影像深圳                  (图说深圳     共二十九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