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千古奇闻:一场不流血的军人政变

(2016-09-27 08:04:23)
标签:

文化

历史

宋朝

赵匡胤

政变

分类: 随感杂谈二

千古奇闻:一场不流血的军人政变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场有名的没有流血的军人政变,政变之所以有名,除了政变后中国产生了一个延续三百多年的王朝外,政变居然没有流血。无论在中国的历史上,还是在世界的历史上,军人政变不流血,是极其罕见的。所以,这次政变虽然不光彩,但政变者却留下了个好名声。他的名字叫赵匡胤,政变的名称叫黄袍加身的“陈桥兵变”。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次名副其实的大分裂,一次是南北朝,另外一次就是五代十国,作为五代十国的终结者和赵宋王朝的开拓者,宋太祖赵匡胤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赵匡胤一生最大的贡献和成就在于重新恢复了华夏地区的统一,结束了自“安史之乱”以来,长达二百年诸侯割据和军阀战乱的局面;让饱经战火之苦的百姓,终于有了一个和平安宁的生产生活环境;为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赵匡胤具有完美的人格魅力:心地清正,嫉恶如仇,宽仁大度,虚怀若谷,好学不倦,勤政爱民,严于律己,不近声色,崇尚节俭,以身作则等等。这样的人格魅力,不仅对改变五代以来奢靡风气具有极大的示范效应,而且深为后世史学家所津津乐道。然而,就是这么一位极有作为的明君,他的皇位的获得,却似乎不那么光明正大,不那么值得效仿,因为,那是一场充满阴谋的“黄袍加身”军事政变。

显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初一,朝廷内外风传契丹和北汉发兵南下,后周执政大臣范质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抵御。正月初二,赵匡胤统率大军离开都城,夜宿距开封东北四十里的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一场充满阴谋的政变计划就在这里付诸实践了。

这天晚上,赵匡胤的一些亲信将官,混杂在官兵中议论,且广为散播,说:“今皇帝幼弱,不能亲政,我们为国效力破敌,有谁知晓;不若先拥立赵匡胤为皇帝,然后再出发北征”。将士们的哗变情绪很快就被煽动起来。第二天黎明,陈桥驿四周突然呼声大起。赵匡胤酒醉方醒,走出卧室,只见将官士卒一个个手执武器,列队站在庭前,以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后改名光义即后来的宋太宗赵炅)和亲信赵普为首,齐声说道:“诸将无主,愿请点检做天子。”不等赵匡胤回答,赵匡义、赵普等便授意手下心腹将士,将一件事先准备好的皇帝登基的黄袍,披在假作从醉酒中醒来的赵匡胤身上,然后一齐下拜高呼:“万岁!”这样的声音瞬间传到了几里外。这便是历史上称为“陈桥兵变”的不流血军事政变,赵匡胤就这样被拥立为皇帝了。但他却装出一副迫不得己的样子,说:“你们自贪富贵,立我为天子,能从我命,则可。不然,我不能为苦主矣。”

拥立者们一齐表示:“惟命是听”。赵匡胤随即当众宣布:“回开封后,对后周的太后和小皇帝不得惊犯,对后周的公卿不得侵凌,对朝市府库不得侵掠,服从命令者有赏,违反命令者族诛。”诸将士都齐声应道:“诺!”于是,赵匡胤率领兵变的队伍,回师京城。

守备京城的主要禁军将领是石守信、王审琦等,这些人都是赵匡胤过去的“结社兄弟”,得悉兵变成功后,便打开城门接应。当时在开封的后周禁军将领中,只有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仓卒间想率兵抵抗,但是,还没有来得及召集军队,就被军校王彦升杀死了。陈桥兵变就这样以极少的流血为代价,兵不血刃就控制了后周的京城开封。

这时,后周宰相范质等人才知道,不辨军情真假,仓促遣将北上抵御,是上了大当。但事以至此,无可奈何,范质等只得率百官听命于赵匡胤。翰林学士陶谷拿出一篇事先准备好的禅代诏书,宣布柴宗训禅位。赵匡胤就这样轻易地夺取了后周政权,正式登上皇帝的宝座,遂改封恭帝柴宗训为郑王。由于赵匡胤在后周任归德军节度使时的藩镇所在地是宋州(今河南商丘),遂以宋为国号,定都开封,改元“建隆”。

赵匡胤建立宋朝后,眼见天下割据势力林立,便对赵普说:“我睡不着觉,因为卧床以外都是人家的地盘。”(“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在赵普的帮助谋划下,赵匡胤在平定李筠、李重进叛乱后,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军制,发展生产,巩固统治。经过两年在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的准备,确定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战略决策,决心通过战争,创造统一局面。遂于建隆三年(公元962年)九月,部署兵力守卫西、北边境,防止辽、北汉南掠;选择荆、湖为突破口,挥师南下,开始了统一战争。(本篇完)

请点开下面文章,其中一定有您喜欢的:

一. 龙凤呈祥喜洋洋              (家庭亲情        共八篇)

二. 能征善战:开国之君充满神话色彩(文史杂谈一  一百一十九篇)

三. 探究:集富庶与贫弱于一身的朝代(文史杂谈二  一百二十七篇)

四. 谁是空前绝后的天才词人兼情圣?(文史杂谈三  一百二十七篇)

五. 风流误国:风流文人治国失败经典(文史杂谈四  一百一十八篇)

六. 广西漫游记                 (旅行图文       共十六篇)

七. 京冀津之行                 (旅行图文       共十三篇)

八. 初夏鄂赣游                 (旅行图文       共十八篇)

九. 金秋北疆行                 (旅行图文     共二十三篇)

十. 贵州风情录                 (旅行图文       共十五篇)

十一.新西行漫记                (旅行图文       共二十篇)

十二.寻找消失的徽州             (旅行图文       共十一篇)

十三.走进西藏                  (旅行图文        共八篇)

十四.滇西旅行散记               (旅行图文       共十三篇)

十五.家乡寻踪                  (图说家乡       共十二篇)

十六.影像深圳                   (图说深圳     共二十九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