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长春观俞伯牙编钟曾侯乙墓武汉文化 |
分类: 初夏鄂赣游 |
一.
传,老子曾在此停留,后建有“老子宫”。秦汉唐宋时,先后建有“先农坛”,“神祗坛”,“太极宫”,“太清宫”。元初,全真道龙门派创始人邱处机(号长春子,就是金庸武侠小说中常说起的全真七子中的邱道长)曾传教于此。之后,其弟子便在此修建了长春观。明世宗年间,长春观“仙真代出,为湖北丛林特著,屋宇千间,道友万数,香火辉煌”。清咸丰年间,道观焚于兵火。公元1864年,龙门派第十六代宗师
何合春,从武当山来此,率众仿明代建筑风格修复道观。公元1928年,北伐军叶挺独立团曾驻骅于此,并在三皇殿设立了前线指挥部。
二.
百多年的历史。各地的寺院见得多了,但地处闹市中心,尚能保存完好的寺庙,在类似武汉这样的大城市中还是不多见的。有意思的是,寺院中的《归元古刹》匾额,竟是民国初年的黎元洪大总统所书。寺中独具魅力的是罗汉堂(因禁止拍摄,无法展现罗汉们),堂内的五百罗汉是採用唐代的“脱胎漆塑”工艺制作。此工艺制造的罗汉造价高,体质坚,不怕水,个个神彩奕奕,栩栩如生。据说,公元1954年,武汉遭遇大水灾,
市内多处变成一片汪洋,归元寺的罗汉们也浸泡在了大水中,成了潜水罗汉。但大水退后,五百罗汉安然无恙。常言道:“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可这归元寺里的罗汉们,不仅可以过河,就是在水中浸淫数日,仍完好无损。据说,若是按照自己的年龄数罗汉,还可以找到能与自己对应的罗汉。难怪到这里来参拜的善男信女们络绎不绝,原来菩萨灵着呢!
三.
期,楚国的俞伯牙精通琴术,荀子曾在《劝学篇》中赞道:“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可见其琴艺之精妙。令人遗憾的是,伯牙在晋国为官时,却无人能真正听懂他的琴声。一年,伯牙归楚省亲。在返晋途中,船被风雨阻于汉水。此日正是中秋佳节,待风停雨歇,云开雾散,伯牙便出仓摆琴弹奏。弹奏间,琴弦忽断,伯牙遂命家人下船寻找偷听之人。片刻,家人带来了正在岸边听琴的钟子期,钟子期乃一介以砍柴为生而不愿做官的读书人。
路时方知是钟子期之父,正是来找俞伯牙的,并道:“子期既砍柴又读书,积劳成疾,数日前己病故,并嘱葬于汉水旁,以待伯牙。”伯牙随老人来到子期墓前,抚琴再弹唱《高山流水》,以歌当哭。曲终,伯牙悼知音己失,将琴摔碎,从此不再弹琴。
四.
土文物。
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六十五件青铜编钟,出土时,绝大多数编钟竟然还完整无缺地悬挂在钟架上。这六十五件编钟,保存之完好,器形之硕大,制作之精良,令人惊叹。更令人称奇的是,曾侯乙编钟除了“一钟双音”外,还打破了中国先秦时期没有七声音阶的论断。出土的编钟,音域宽广,能演奏古今中外各种乐曲。在省博物馆,你能充分领略古代楚国的楚风楚韵。
五.
街,听说热闹非凡,但从未踏足过。不过,这次来所看到的混乱场景,和想像中的繁荣,大相径庭。只有到了这里,才能体会到为什么会有人说,武汉是全国最大的县城。
路上四组活灵活现的铜雕像,充分的反映了当年武汉人的真实生活。在这
条街上,你可以亲身体验武汉人称之为“过早”的饮食文化,也可以感受武汉人曾经赤膊纳凉的休闲文化。自从武汉开埠以来,江汉路的兴衰变化实际上就是武汉城市变化的一个缩影。
请点开下面文章,其中一定有您喜欢的:
一.秦桧的“名言”-私史害正道
二.初夏鄂赣游
三.金秋北疆行
四.贵州风情录
五.新西行漫记
六.寻找消失的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