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赫哲街津口展览馆闯关东民族风情园三江口文化 |
分类: 金秋北疆行 |

探究六小民族之一的赫哲人,三是去看黑龙江与松花江汇合的三江口。
一望无垠的玉米和稻田,稻子己经上了浆,饱满的稻穗,在微风的吹拂下,就像大海泛起了金色的波浪。

代了,如果从当年闯关东的移民算起,应该有七、八代了吧!我深深体会到,正是通过这些移民的辛苦劳作,才保住了东北这片辽阔的土地。有人说,是山东人的锄头保护了东北这块土地,否则东北早就是沙俄和日本的了。对此,我深以为然。

要生活着赫哲人的街津口,196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只有112人,到1990年,人口激增了三十倍。但,随着三江平原的开发,大搞排涝排泄工程,湿地面积不仅大大减少,而且还被公路割裂得支离破碎,鱼类的天然繁衍地-湖泡受到严重的破坏,再加上无序捕鱼炸鱼,竭泽而渔,杀鸡取卵,渔资源出现了己近枯竭的恶性循环,“瓢舀鱼”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既无鱼可捕,又无猎可狩的赫哲人,大多搬迁到城里,融化于无形之中。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没有赫哲人居住的民族风情园及展示赫哲人原生活的展览馆。不难推测,这个原本就很小的少数民族,不久将会消
失在茫茫的人海中,留下的就只有展览馆的照片和《乌苏里船歌》中“赫哲人撒下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舱”的歌词了。
一.一个阶级的消失(点开此文内有精彩博文)(随感杂谈
二.金秋北疆行
三.贵州风情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