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寻踪之十[这是一个神秘的地方] 感谢新浪锐博客首页《生活趣事》对本篇的推荐
![家乡寻踪之十[这是一个神秘的地方] 家乡寻踪之十[这是一个神秘的地方]](//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穿越工厂的小河
![家乡寻踪之十[这是一个神秘的地方] 家乡寻踪之十[这是一个神秘的地方]](//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工厂运动场
因为它保密,所以它是一个神秘的地方;但,却是我成长的地方。这里四面环山,
林木蓊郁,一条无名小河穿厂而过。在这里生活工作的人们自诩它为山城。很多年前,工厂的篮球、排球、足球队都自命为“山鹰队”,不过,后来还是冠以工厂的对外厂名。
我四岁时就随父母从重庆来到这里。据说,人在四岁以前是没有记忆的,四岁以后才是记忆的年龄。也许真是这样,至今,我仍清楚地记得:离开重庆前,婆婆(奶奶)和妈妈(当时爸爸在株洲),怎样带着我和妹妹、弟弟,去坟地向爷爷磕头告别;怎样在朝天门码头坐船离开重庆,又在汉口住了一晚;怎样再坐上到株洲的火车……那时,刚好四岁多一点;再往前的事,就基本没什么记忆了。
这是一个大型工厂,文革以前由警卫连在卫门口站岗,整个工厂范围是不能随便进入的。刚来时,我们家在段家村住了一年,在迎新村住了两年,这是我快乐童年的地方,在这里婆婆给我讲过无数妖魔鬼怪的故事。
![家乡寻踪之十[这是一个神秘的地方] 家乡寻踪之十[这是一个神秘的地方]](//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五十年代的生活区
![家乡寻踪之十[这是一个神秘的地方] 家乡寻踪之十[这是一个神秘的地方]](//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这里曾是我的家
这几栋今天看来如此不起眼的楼房,却曾是我的家。到现在为止,它们己经历了53
年的风雨,它叫红星村。可别小看了它,这可是当年由苏联专家设计,专门分配给工程师和科长以上干部住的。1955年刚建好,我们家就搬了进来(现在我妹妹还住在这里)。婆婆(奶奶)和父母虽己辞世多年,但在这里仍能感受到她(他)们的气息,仍能隐隐听到她(他)们的声音……
我家刚搬来,我就在离家很近的厂子弟学校分校读一年级。那是一个真正春风拂面、鲜花盛开的日子,我们无忧无虑地生活在阳光下;刚从师范学校毕业,年轻漂亮的女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前两年我还看过老师);我们快乐地唱着儿歌“小板橙,排一排。小朋友们坐上来……”,“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儿吹着我们……”,“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生活象花儿一样开放。放学了,书包一丢,就在大同学的带领下,分边打仗;打来打去,吃饭的时间过了,远远听见婆婆在喊:“##,回来吃饭喽……”,我就忙不迭地跑回家去。这亲切而响亮的声音,至今还时不时地在耳边迥响(前次回去时,老邻居还在学婆婆的喊声“##,回来吃饭喽!”)。
![家乡寻踪之十[这是一个神秘的地方] 家乡寻踪之十[这是一个神秘的地方]](//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读小学的学校
![家乡寻踪之十[这是一个神秘的地方] 家乡寻踪之十[这是一个神秘的地方]](//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文革中的初中同学(右起第六人是我)
我的初中是在离家很远的五里墩新庄读的。那时,厂子弟学校刚办初中,又正处在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刚好在五里墩有一所只建了半截,就在国家“调整、巩固、充实、
提高”方针中下马的半成品技校,这座只建了两层半楼的下马技校,就成为我们的初中校园。
因为路远,学校要求学生寄宿。当时条件很差,记得一天夜里下大雨,半层楼顶积着的雨水,就沿着墙缝流到二楼的寝室,我们几乎一夜没睡。
因为是困难时期,学校食堂伙食不太好,有同学向厂长投诉;老红军资格的厂长专门跑到学校,召开全校师生大会,在台上把校长臭骂了一顿,那时候的干部是扎扎实实关心孩子们成长的。其实,也怪不得校长,因为,整个国家都在过苦日子。
虽然日子很苦,但,初中的学习生活最愉快,同学的友谊最纯洁。直到今天,和我保持友谊的,仍然是初中同学。
![家乡寻踪之十[这是一个神秘的地方] 家乡寻踪之十[这是一个神秘的地方]](//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眼前这一片风景区,曾经是工厂的工人俱乐部,这是工厂的文化中心,也是我从小感受文化熏陶的地方;从歌剧《刘三姐》、《江姐》,到电影《钢铁战士》、《祖国的花朵》、《红孩子》、《卖花姑娘》……;那时候,无论是什么电影或演出,我都要想
办法搞进去看(有时翻墙),那是幸福的时光。
这里的高音喇叭曾传出过:“祖国的山河遥遥在望,祖国的炊烟在招手唤儿郎……”(远航归来)这样嘹亮、动听、深情的歌曲;也传出过:“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地位高……”(社会主义好)这样铿锵有力、压倒一切口号式的歌曲;还传出过:“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头万绪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造反有理)这样声嘶力竭、歇斯底里般的造反歌曲。
这里在文化大革命中,曾是两派争夺的焦点;两派都曾占领过它,作为自己战斗的
堡垒。为了现在看来莫名奇妙的立场,进行过真正流血的,你死我活的斗争……
现在,这一切己似乎烟消云散。就连工厂的文化标志一工人俱乐部,也在两年前拆得一干二净了。不知道现在工厂在哪儿放电影、看演出、开大会;也许这一切随着时代的变化,己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不是连记忆都不要了么?
我离开这里己经很久了,但我仍然会时时想念它;每次回来,我都会来这里感受我的童年、我的少年、我的青年……;感受那遥远而又清晰的呼唤声:“##!回来吃饭喽……!”。
那动听的歌声,那激越的声浪,时时在我心中回荡。在这里,我仍能嗅出我婆婆,我爸妈留下的气息……
这是我成长却很神秘的地方(最初叫湘江机器厂)。
![家乡寻踪之十[这是一个神秘的地方] 家乡寻踪之十[这是一个神秘的地方]](//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原来有中苏友好桥连接两边
![家乡寻踪之十[这是一个神秘的地方] 家乡寻踪之十[这是一个神秘的地方]](//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工厂的小桥
(寻踪系列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