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花果山【第三辑 墨香小径 近现代书法石刻群】
标签:
连云港花果山墨香小径石刻武中奇启功李苦禅碑廊文化 |
分类: 连云港人文历史 |
这里刻字的碑石都非人工打制,而是经千万年天地化育而成的天然奇石,再根据各天然石的形态及石之灵气,刻上近现代国内知名书画大师的书法瑰宝,共
104块,字因石愈显其秀,石因字更显其神,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正草隶篆,形体各异,颜肌柳骨,风韵不同。一道七曲八折的山溪边,一块山石上刻廖静文手书“流水言心事,清风入梦来”,人们便对这小溪、清风、松涛、花荫倍感亲切。道旁巨崖矗立,黝黑一块,上刻着启功写的“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清丽劲健,雄浑磅礴,喻意福长流,寿益增的美好境界。一片金镶玉竹,云气氲氤,竹丛崖畔石毗连,上刻武中奇书的“云海”和尉天池书的“云气”,更有大画家李苦禅写的“留连山海,乘云河汉”八个大字,在此山中、云中、竹中、风中,无人不叫绝。芳草中一立石,上刻费新我“宙宇同宽”。花径前一矗崖,上刻沙孟海的“临沧海”,韵味无穷。松下藤旁,举目可见。林散之的“风神”、沈鹏的“涌晓阳”、李一氓的“亦有情”、郭化若的“观沧海”、,大画家范曾的“思远”。陈佩英的“海月”,胡问遂的“老树春生更著花”、朱学达的“绿烟”、李长路的“鸿飞鹤舞”、何裕的“卧龙”、陈京生的“云台胜游”、汤池的“缤纷”、潘伯康的“天清洞幽”、田原的“江秋逼山翠,日瘦览松寒”、袁公亮篆书“夜月晨钟”、陈祖范隶书“笔花墨雨”、赵斯武的“墨海”、爱新觉罗的“连港雄州崖奇海镜,云台胜境石踞泉帘”、徐家静的“猿声”、纪书玉的“雨洗秋林”、林林的“墨海涛观”、王颂的“山香”、王个的“花果斓斑”、许培坤的“墨海名流遍禹甸,书林精品聚连云”。还有“铁砚香浓”、“墨园”、“墨海书林”、“朱墨春山”、“鸟归”、“八仙门”、“竹吟”、“书香巢刻”、“观古今”、“风吹古木”、“娇黄嫩绿、淡白深红”、“彤天涌日、碧海连云”等书法碑刻,还有独体字“酒”、“寿”、“虎”等皆出如今书画大师之手,使花果山大大增辉。

这“墨香小径”巧取自然之妙,依借艺术之神,追求自然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林间的一块巨石上,有萧娴的“天在山中”四个大字,道出花果山的宏伟气魄和书画大师的一腔豪气。舒同的“百花齐放”刻在野花丛中的一块巨崖上。一块形如古屋的山石上刻着“仙人屋”三字。一对如凤如龙的山石上,针对性相应的刻着 “凤翔”、“卧龙”。三棵碗口粗的大檀树,相拥一块巨石,树龄过百年,石重近千斤,日久天长,巨石竟被抱离地面,巨石上刻着“三檀抱石”四个大字,名副其实,启迪人的心智。还有一块形如古琴大石,上镌“雅琴”二字……形不同,境不同的山石,配以相应的书法,妙趣横生。
还有一些诗文刻石,上有叶圣陶的“情操衷乐三杯足,心有阴阳万象殊”;周而复的“沧海连云迎晓日,关山如画望中原”,李阳的“荷风送香气,松月生夜凉”、朱应宁的“花果山千峰苍霭锺神秀,佛光西去;连云港万顷碧波凝朝晖、紫气东来”,黄成的“日新月异”、焦振华的“瘦影在窗梅得月,凉云满地竹笼烟”、傅琴的“万壑奔流”、叶崧光的“瑞气”、关晓峰的“帘洞水花漂四海,连云霞彩照十洲”。诸大书画家的字和诗刻此石上,使景、诗、书、情、石五位相融。市籍全国著名的版画家彦涵的“情系云台”也刻在这里,反映他对花果山的钟情厚爱。广东大书法家邓伟强先生的“醉游人”三字,刻在小径边的一块大石上,可算慧眼识情。游人来此,仙境、画境、诗境无人不醉,道出墨香小径的魅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