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津故里】泰莱饭店:印度人泰莱的天津发迹史

(2012-05-05 16:50:46)
标签:

杂谈

今天的泰安道“五大院”一带,曾经是天津高级酒店的聚集地。解放北园对面的利顺德大饭店,现在一号院位置上的皇宫饭店,二号院附近的泰莱饭店,以及不远处的大阔饭店,共同形成了这一区域的酒店格局,也引领了天津当时的高端消费生活走向。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泰莱饭店的故事。

 

旧天津的租界地是冒险家的乐园,许多外国平民只身到天津打拼,白手起家历尽艰辛终成显赫一时的百万富翁。当时天津赫赫有名的有三个人——创立小白楼俄国城的巴图也夫、接办意商回力球场的李亚溥,第三个就是兴建泰莱饭店的英籍印度人泰莱悌。

 

泰莱悌1879年出生于印度孟买的一个农民家庭,高中毕业后辍学,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一无所有的泰莱悌与一些印度同乡结伴来到天津租界谋求发展。

 

初到天津,泰莱悌寄宿于今郑州道一带的“印度庙”。因为肯吃苦、善动脑,而且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他同英国官兵做起了生意,慢慢又在英国军营里开了一家杂货店。有些积蓄后,泰莱悌在德租界起士林点心铺旁租了一间房子,又在附近空地上盖了八间土房,购置了几架马车,开设了“永昌泰”马车行,这类马车行相当于现在的小型出租车公司。又过了几年,“永昌泰”马车行的业务越做越大,发展成全方位的洋行,专售中外烟、酒、茶、饮料、奶制品、面包、罐头和各种肉制品,货源有从英国兵营套购出来的私货,也有从国外进口的洋货,如英国白马威士忌、美国S.W咖啡甚至英国成套小五金工具。随着洋行业务不断扩大,泰莱悌又先后在上海、香港、北京开设了分店。

 

1927年,泰莱悌与开食品店的莱德劳共同出资 50万元,建造了一幢五层大楼,起名泰莱饭店。泰莱悌经营楼下餐厅及二三楼旅店,莱德劳则掌管着四五楼的公寓。该建筑由比商仪品公司设计,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外檐局部加以简化了的欧洲古典装饰,五层有挑檐式阳台,内檐除首层外,均为内廊式,中部设有天井。而位于街角处的弧形设计,让这座建筑看上去十分独特。

 

泰莱饭店开业不久,由于自来水水压不足,四楼以上经常上不去水,自认倒霉的莱德劳只得自己安装了一部压水机昼夜不停地往上压水。但机器的隆隆声又影响了旅店客房的生意。泰莱悌与莱德劳发生争执,结果是泰莱悌卖下了莱德劳的股本,从此独揽了泰莱饭店的经营权。一年后,他又在泰莱饭店北边盖起了一幢六层大楼与原来的大楼接通,这座高大的建筑与利顺德饭店分庭抗礼,共同接待着来津的外国人。

 

积累了百万资产的泰莱悌又开始投资房地产业,他在北戴河西经路购置了避暑别墅;在北京东交民巷、城根路等地购买了楼房 15幢,租给在北京的外国人;又以房产作抵押放高利贷。不到 20年的时间,泰莱悌已经跻身于天津上流社会,也加入了英国籍。《天津地方志》记载,泰莱悌在天津的资产高达1000万美金。

 

1928年,泰莱悌与平安影院经理韦耀卿合作,在英租界朱家胡同(今和平区曲阜道)兴建了当时天津设备最好、座位最多的电影院——蛱(jiá)蝶电影院,也就是今天的大光明电影院。后来因意见不合,韦耀卿离开了泰莱悌,泰莱悌继续独立完成影院建设。影院落成后,专门放映好莱坞米高梅公司的最新影片,黎元洪、张勋、潘复、靳云鹏等人的公馆都在附近,他们都是影院的常客。在大光明影院旁,泰莱悌重建了永昌泰洋行、仓库和公寓式住宅。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永昌泰洋行被日军接收,大光明影院被日商华北影片公司接管,泰莱悌被关押进山东潍县集中营。日本战败投降后,美军用飞机把关在潍县集中营的英、美籍人接到香港,1945年 10月,泰莱悌从香港返津。抵津后,由于时局动荡,永昌泰洋行难以重振旗鼓,泰莱悌名下的企业也已成为昨日黄花,难现昔日辉煌。解放战争开始后,泰莱悌感到事态不妙,便尽量把财产向印度及伦敦转移,并将大光明影院出租,但泰莱悌也于不久后去世。

 

一位曾住在泰安道的天津市民,在一篇名为《我家曾住东方华尔街》的文章中描述了40年代末这一区域的日常生活所见所闻,她这样写道:

 

我家因父亲工作变动,1948年来到天津,租住了解放北路231号的一套住房,那时的路名叫中正路,至1950年搬出,这期间正好是天津解放前后。这是一座不大的四层商住楼,一楼和二楼是商业、办公用房,三楼和四楼是住房。我家住在三楼。这座楼房至今还在。它坐落在解放北路南端,南边就是现在的凯悦饭店,当时是一片空地,再往南是大光明电影院。

 

泰安道口的南边,正好是与我家隔马路相对的就是泰莱饭店。那时里面住的大多是外国人,从我们这边望过去,时常看到有些外国男人和女人坐在阳台上晒太阳,或是金发女郎在对镜描眉抹唇作脸上文章。斜对面还有一家舞厅叫“喜相逢”,晚上可以看到里面彩灯闪烁,舞曲音乐之声也不断传来。

 

我家房子后面就是海河,从后窗户望去,经常可以看到各式轮船在海河中往来穿行。码头上堆积着货物,有的插着旗子,写着太古洋行或是怡和洋行。我们最喜欢看的是从香港或上海来的大客轮,不仅可以看到很多服装各异的中外客人潮水般地从船上下来,还有码头上接客的小汽车、黄包车、拉货的排子车等等,人声嘈杂、十分喧闹。泰莱饭店、利顺德饭店门前也是车水马龙、中外人士进进出出,热闹非凡。不过母亲不允许我们跑出去看热闹,只能在家里跑前跑后地隔窗遥望。

 

天津解放战争打响之后,全市形势十分紧张,各个路口和里巷口都设置了木栅栏、沙袋等街垒和街障。我有时偷偷跑到楼上向外张望,常会看到一群一伙溃退的士兵在街上大吵大闹。1月14日听到一天一夜非常激烈的枪炮声、爆炸声,到15日清晨突然变得十分寂静。天大亮之后,我们迫不及待地跑出去看究竟。灿烂的阳光下,满街都是头戴大皮帽子、身穿棉军装的解放军在清理街道上的街垒、街障等残留物。

 

我家楼下一、二层也住上了解放军,为了不扰民,他们不借住三、四层楼,但也时常因借用炊具等物品而有所来往。听说,解放军的指挥部就设在我家对面的泰莱饭店里面,还有人说看到了司令员等大官儿进去了。头两天,看到海河边上有刚从河里捞出来的炮弹,英国花园的铁栏杆中间还卡住了一枚没有爆炸的炮弹……

 

1955年,泰莱饭店被天津市政府接管,改名为天津第一饭店。吕正操、李敏、陈景润、梅兰芳、张君秋、马连良等各界名人来天津时都曾在这里下榻。上世纪80年代初期天津对外招商引资,中法葡萄酒厂、大塚制药有限公司、长城食品厂、天津可耐冰箱、我国首批进口医用内窥镜等合资项目都是在第一饭店举行的签约仪式,天津开发区初期许多招商引资签字仪式也是在这里举行的。1984年,第一饭店与香港利时年有限公司合资兴建了天津凯悦饭店,差不多从那时起,第一饭店也渐渐被人们淡忘。

 

不久前饭店重新整修,工作人员找到了一个英式保险柜,墨绿色的保险柜上镶有红色的英文标牌,虽然斑斑锈迹但柜门仍能开关自如。如今第一饭店的大堂仍摆放着一座德国精时力座钟,这台座钟有近百年历史,表盘上精时力的英文“KIENZLE”标志清晰可见。制造于上世纪20年代的奥迪斯电梯也仍在正常运行,黑色的铁栅栏门透出沉重的历史感。这些古老的物件儿和这座大楼一起仍默默守在原地,当后来的人们看到它们,那段历史便也再次生动地浮现出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