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要修行》文摘14

(2014-09-02 04:05:43)

《我要修行》文摘14

小九九

    出家一年了分别心还是很大,总是想占点便宜找条捷径,今天就打一下财富的小九九。

    一说的财富不外呼名、利、食、色、睡五欲的多少和信、戒、闻、舍、慧、惭、愧七圣财的多少。

    名这东西当不得饭吃,高了不错,可是要是保不住掉下来那就更惨,弄成画虎不成反类猫那就可怜了,而且这个东西是在你努力下会自然有的,有句话叫做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所以没有放在心上,只是认真耕耘罢了。

    利在现代社会可以带来后面几个欲望的实现,但是是一个消耗品,是有用尽一天的,而且追求起来却是无尽的,是生不能带来死带不走的东西,需要有地方来保存,会被人抢走也会自然消灭,是最不稳定最可怕的东西。不要也罢,只要能满足基本生活就够了,所以也就没有去追求。

    食可以饱肚子不会饿,也可以饱口福,吃多了会出问题,口福享多了是要消自己的福报的,所以还是选择肚子不饿为标准,出家人最好了,饭来张口但绝不过份。

    色含物质和情色,对于物质来说它和利有共同的特点,是拖累自己的源泉,连色身这个东西都是麻烦何况其他的东西?只要能满足基本生存,其他的实在是不想要。情色更是我们轮回生死的根本,要想出离轮回一定要远之又远之,在世间来说他是伦理道德丧失的根源,是破坏家庭和增加社会矛盾的祸根。

    睡是一切懒惰的根据地,是拖累我们成佛做祖的大障碍也是世间人功成身就的大阻力,不能做到避之惟恐不及,但一定要适可而止。

    信是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不用找地方放,不用怕被别人抢,坚定的信念能让你摧毁一切的痛苦和烦恼,成就众生的事业,多多益善。

戒能生定,由定得慧。戒是保障我们行动准绳,是保护我们不走入歧途的根本,不可以没有,正在努力持戒。

    闻包括听闻和自己看书等等,是知识的来源,这些知识通过自己用无分别的心来消化吸收就成为我们的智慧,是不可缺少的助道姻缘。所以向往莫及,趋之若素。

    舍一法才能成一法,舍是进步的基础,只有舍了财法等(布施)才会得大福报。就象是爬台阶,只有舍去了第一级你才能爬上第二级,如果不去舍的话你永远只能站在原地不动。所以常行之。

    慧当然是好之又好的东西,智慧是我们修行大大小小的目标,有了智慧有助于修行也有助于行菩萨道,是万万不可缺的东西,而且不用地方保存,越多越好。努力开发、争取的东西。

    惭和愧是我们学习和保护财富的动力,只有具足了惭和愧我们才有力量去增长信心,才会去严格守戒,才会去更多地听闻善法,才会行舍,才会增长我们的智慧。我们什么时候能够做到不要老是惭愧才好。

    算了这么多,五欲是不能没有但绝不可以追求的东西,适可而止。而七圣财是我们成佛做祖,在家人成家立业、事业有成的资粮,多多益善。培养信心

    佛教由于太过深奥,所以总让人不知所从。由于自己的认识短浅,所以就会一会儿信一会儿不信,信心总是遥遥晃晃,遇到点顺心顺意的,好象就来了点信心,一遇到不顺就开始怀疑这个怀疑那个。我的信心就是这个样子,我想很多人也和我有同样的问题,我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供养给大家,希望也得到大家培养信心的方法。

    首先我相信佛陀的存在,那是两千多年前的一个活生生的人,他在他的一生中成就了,是绝对可信的。其次是我们所认识的这些祖师,他们的成就更是不容置疑。再次是当代的虚云老和尚。这都是实实在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我把这些作为一个目标,对准这个方向去努力。这些不过是想法,有了想法怎么去实现那就是方法了。我觉得用师父的生活禅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将个人融化于大众。

    将信仰落实于生活,我们就知道生活目标是什么。将修行落实于当下这就是怎么在现实生活中来做功夫。我们知道每一个的当下是如此的短暂,是如此的平常,是如此的容易被忽视也是如此的容易过去,那么怎么把握每一个当下来修行并且积少成多来达到修行的目的实在是太难太难。不过师父常常鼓励我们说有一个当下在修行就是成就了一个当下。我就按照师父的说法慢慢去做,下面就是我的方法。

    第一我们不要总是盯着前人的成就和成就后的行为,因为那不是我们的境界,我们应该按照他们所走的路去努力。由于现代文字语言方便性,我们很容易就看到他们教导,这有好处也有坏处,因为他们的教导对象是不同的。有的时候是教导刚入门的人,有的时候是教导刚上路的人的,有的时候是教导快要成就的人的。我们应该善于识别和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应用他们的教导。比如佛总是用他的神通来教导刚入门和未入门的人,让他们建立信心。用自己的以前生的故事来教导刚上路和在路上修行的人,告诉他们佛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修行的。用拈花来教导快要成就的弟子,并且也得到大迦枼尊者微笑成就。我们要善于认清自己是属于那个层次,对号入座千万不要把自己的位置摆错了。比如六祖有句话叫禅不是坐的,对于功夫很好的人就是这样,而对于刚入门的来说,坐禅是最最基本的功夫,连这点基本功都没有是很难往下修行更不要说将来的成就了。而对于即将成就的人来说,固定在坐禅上那就危险了,因为只有舍去前一步才会有后一步的进步。所以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要不然很容易失去信心。

    第二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要轻易就放弃。比如打坐,为什么总是在最后的五分钟会疼的死去活来,甚至是不管一个半小时的香还是一个小时的香更有甚至者是半个小时的香也是在最后的五分钟疼。因为这时候你就算不在打妄想但你的意志也已经被瓦解,你的意根被你的耳根收集的来的外界响动左右了,产生了分别心,所以就会感觉这不舒服那里疼的。如果你把每一支香都当做两小时的香来坐那就一定不会这样。不管是做什么一定要把每一个时刻都当做刚开始一样来做,不放弃,坚信前人做到了自己也一定能够做到。往往是突破了极限后前面就会有一个美好的前景在等待着我们,你就会有一个惊喜,发现原来自己也行。再者不要去追求玄的东西,要脚踏实地,沿着前人给我们指出的可操作的方法去做,不要去盲目妄想去做不可操作的事情,只有花功夫才会有收获的,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这样就不会退失信心,反而会发现有所收获而增加信心。

    第三要相信因果,因为因果是完完全全的自然规律,只要你播种了就会有收获,所谓只要管耕耘不要管收获,努力耕耘后必然会有收获。也许有的时候收获会有延迟,但是延迟的时间越长的收获必然是越大的。善的因果如此,恶的因果也是一样,所以对于造了恶因的时候一定要早忏悔,把恶因及时地消灭,以免造成大的恶果。再有就是要具足平常心,因为我们常常忽视了小小的进步,而对于挫折却无限的放大,要看到小小的进步那是也你种下的努力的因结出来的果,而大的挫折往往是你的小小的恶因积累而成的果。所谓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也就是要有良心和道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如何能够保持我们的信心,我想一定要在信仰、因果、良心和道德上下功夫,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也就是将修行落实于每一个当下,这样我们就会有信心完成我们的成佛之路。我也是在努力中,而且做的不好,希望我们大家一共勉。

------------------------------------------------------------------------

耀方:

叶居士为了找到你,在圆通寺等了你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今天她的父亲病危,不得不回商城见最后一面了。这样现实的情况不知道你看了以后会作如何感想,也同时希望你身边的人能够尽快让你知道你的父母同样面临着种种的困苦。我们做为佛弟子,自己现世的恩情尚不能报,还谈什么学佛报七世父母的恩情?

作为你的师父我很惭愧,没有机会好好教你。今天只好把最近给你所写的内容一并列出:

(以下是619日之后的内容)你母亲出车祸要见你一面,希望你联系一下家里后回去。做为你的师父,我要提醒你必须联系家里并回去。因为出家人的戒律:“孝名为戒。”家里有事必须先回去尽孝,否则就是违反戒律,希望你守好戒律,保重自己的前途。(你父母同意你以后的选择由你自己决定。)

(以下是75日之后的内容)很高兴你看了我的博客之后与家里进行了联系。但是这么长时间了还没有回家看望父母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你的父母对你出家看法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已经同意了你以后的生活道路由你自己决定。事实上,你父亲还跟我说感谢我们收留了你,对于他们来寺院里面的一些过激行为进行了忏悔,说你经过协商还可以再住到法眼寺,临走还要供养我们。这些具体的实际行动说明他们的观念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对他们的看法也应该有所改变。

《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光是看名字你就应该明白父母对于我们的重要性;我们常说的上报四重恩就有一个是父母师长恩……要知道佛教是非常注重父母恩德的。我们不把父母的恩德问题妥善解决对于我们的道业来说是非常大的障碍。记得我出家的时候亲朋好友八次到寺院交涉,现在他们全部已经皈依,有的还受了菩萨戒;明海大和尚出家的时候,他的父母也一样与寺院有很多的交涉,现在家人已经是一心向佛;我的师公虚云老和尚当年也是逃离家庭出家,因为没有善知识的引导差点成了野人。等到他认识到了父母恩重难报,父母已经西归。他花了十几年三步一拜朝遍四大名山,几次命悬旦夕,吃了我们难以想象的苦,结果还是后悔没有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尽孝,落得终生没有开彦笑过……事实上只要我们的学佛心念坚决,我们的努力更多,我们就会有所成就。父母都是为我们好的,现在之所以无法理解我们出家,是因为他们以我们出家为耻,我们什么时候通过努力有所成就,什么时候他们以我们出家为荣,他们就会送我们出家。

所以我们要更加努力修行和学习,用我们的努力来报答父母的恩德。在我看来,你的父母已经接受了这样的理念。所以,你无论如何要回家看看父母,让父母看看你的变化,不要走进学佛的歧途,搞得两头落空。

(以下是723日之后的内容)不知道为什么你还没有回家,这让我非常失望。按照我一来的习惯这封信我是不会写的,但是为了社会的责任我只好在这里再唠叨唠叨了。

你的父亲非常担心你修行偏差,怕你误入歧途进入激进分子行列。他曾经跟我说云南火车站事件中激进分子的行为实在让全国人民担心。所以我们派法师和你父亲一起去找你,但是在找你的过程中,你父亲的激动心情让我们担心你父亲产生激进的行为。所以你就算是看在社会责任的份上也要回家安抚你的家人。

从佛教的修行来说,我们非常注重自己“习性”训练。你的这种逃避现实的行为是与你的修行背道而行的。事实上“习性”就是我们的“业”的表现,我们常常说要“随缘消旧业,不再造新秧”,这可是我们轮回之本啊!你这样逃避不但不可能让自己有一个安定的修行环境,也是你修行不得力的表现。你如果有能力自己一个人“住山”修行,就没有能力住在自己的家里受自己父母的供养过类似“闭关”的生活?何况你的父母已经承诺只要你回家看看家人,你以后自己想走什么路由你自己选择。如果你认为逃避见家人就是有“出离心”的表现这更是错上加错。你既然认为自己有出离心为什么就不敢面对自己的家人呢?你要知道,你的父母是不可能管你一辈子的。他们都会老去的,他们不但不可能管你一辈子,还需要你照顾他们的晚年啊!你既然有强烈的出离心,你终究是可以有选择走自己路的时候啊,何况他们已经有了让你自己选择走自己路的机会。世间还有一个非常有名典故:一个离家出走的孩子得到好心人的一碗面条感恩不尽,却不知道自己的父母给了你多少碗的面条,这是很多小孩都有过的经历。你长这么大了,我想你应该知道这些道理的。这么多碗的“面条”我们要如何去感恩呢?

(以下是811日之后的内容)叶居士在圆通寺等你,请你不管你在哪里务必和她联系一下。

(以下是824日之后的内容)你的父亲为了找到你,把佛教的教义已经研究的非常透彻,并且对佛教的教义已经比你学习得还更加透彻完善。在我看来,他要不是因为还有你家人的责任和义务问题,自己都有出家的心了。你的父母家人这么关心你,你的师兄弟们都非常羡慕你。你为什么还要把这份关心作为你的修行逆缘。应该知道这一年来,你父亲的变化是非常大的啊!希望你或者你身边的人看到这些内容之后,你能尽快与家人联系,不要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和大家一起走上正常的学佛之路。 

 

明 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