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友人:关于学术选题的一些问题
2023-10-04 10:15:05
我有一位师友学富五车,可每当接到学术会议或期刊邀约,便感觉自己对此课题缺乏研究,望洋兴叹。事实上,与自己研究方向(特别是如泰山研究这样的偏门)完全接近的学术活动少之又少(除非自己办会、办刊),大多是相邻领域的。自己倒不必为此更易方向、临时去弄个不熟悉的题目,只需开动脑筋,将个人的研究与会议(或约稿主题)精准对接,便可完成相应任务。举我自己几个例子,便足以开阔思路:
孝文化(及曾子) 会——泰山《孝经》刻石、曾子《梁山歌》考;巴文化会——泰山文化中的巴蜀印记;三国水浒会——三国、水浒与泰山,水浒戏中的泰山;农史学会——王祯《农书》新证;印学(篆刻)约稿——连写赵国麟印谱考等三篇;中医刊约稿——泰山药方石刻……。
这些会议(约稿)主题,都与自己的研究主题八竿子也打不着,但经巧手组织,既对应邀者要求,又毫不偏离自我主体。可以说皆大欢喜。
掌握了这种技机巧,不限于写作,还可以用之于各种场合之讲座、发言等,如去人大可以讲《宪法草案》系完成于泰山,去公检法院可讲《明清律》中的泰山法规,去纪委可讲泰安官箴碑石,去税务局可讲泰山香税,甚至去监狱可讲古代囚徒对泰山盘道的建设,去戒毒所可讲泰山禁毒碑,去“红灯区”可讲泰安勾栏(明末与扬州、南京齐名)
(一笑)。这种结合,能拉近与听众距离,产生较好反响。总之,只要有自己一块学术地盘,便可纵横联系,充分发挥(比如您会德语,便可研究泰山文化与德国;您懂音乐,便可研究泰山道观乐谱)。有时这种联系碰撞,还能擦学术火花,取得重大突破。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聊书体会,供您参考。
答友人:关于学术选题的一些问题
我有一位师友学富五车,可每当接到学术会议或期刊邀约,便感觉自己对此课题缺乏研究,望洋兴叹。事实上,与自己研究方向(特别是如泰山研究这样的偏门)完全接近的学术活动少之又少(除非自己办会、办刊),大多是相邻领域的。自己倒不必为此更易方向、临时去弄个不熟悉的题目,只需开动脑筋,将个人的研究与会议(或约稿主题)精准对接,便可完成相应任务。举我自己几个例子,便足以开阔思路:
孝文化(及曾子) 会——泰山《孝经》刻石、曾子《梁山歌》考;巴文化会——泰山文化中的巴蜀印记;三国水浒会——三国、水浒与泰山,水浒戏中的泰山;农史学会——王祯《农书》新证;印学(篆刻)约稿——连写赵国麟印谱考等三篇;中医刊约稿——泰山药方石刻……。
这些会议(约稿)主题,都与自己的研究主题八竿子也打不着,但经巧手组织,既对应邀者要求,又毫不偏离自我主体。可以说皆大欢喜。
掌握了这种技机巧,不限于写作,还可以用之于各种场合之讲座、发言等,如去人大可以讲《宪法草案》系完成于泰山,去公检法院可讲《明清律》中的泰山法规,去纪委可讲泰安官箴碑石,去税务局可讲泰山香税,甚至去监狱可讲古代囚徒对泰山盘道的建设,去戒毒所可讲泰山禁毒碑,去“红灯区”可讲泰安勾栏(明末与扬州、南京齐名) (一笑)。这种结合,能拉近与听众距离,产生较好反响。总之,只要有自己一块学术地盘,便可纵横联系,充分发挥(比如您会德语,便可研究泰山文化与德国;您懂音乐,便可研究泰山道观乐谱)。有时这种联系碰撞,还能擦学术火花,取得重大突破。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聊书体会,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