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照禅僧瑞庵、盛光之法名
(2023-01-19 08:48:38)
标签:
石刻泰安历史 |
普照禅僧瑞庵、盛光之法名
自清初元玉驻锡普照寺后,临济宗平阳系遂在泰山传承发展,前后近十代(元后宗门行辈有佛、祖。先、明、如[毓]、杲等)。其中瑞庵、盛光师徒,于乾隆、嘉庆时先后主寺事务,卓有事功,时并称高僧。
瑞庵驻锡普照寺后,致力募修。泰安知府梅启熙《重修普照寺碑记》称:“祖珍圆寂后数十年间,沧桑顿易,颓垣败瓦,成废刹焉。复有瑞庵禅师,自山口镇还住于此,道行素深,不忍寺之沦没,募化重修。惜乎事半而寝,幸其徒盛光者能继其志,经营不缀。”记称僧名瑞庵,但依临济行辈考之,其为心字辈,故其法名应为心某。按清人李锦《重修张夏普济桥碑记》称:“法师(先悟)姓刘名岚,字岚晖,历城人,系泰山普照寺瑞庵和尚弟子。”(道光《长清县志》卷一《舆地志•津梁》)而《圆寂上莲下光悟公和尚之塔铭》载“泰安普照寺祖心和尚之次徒也”。推知祖心、瑞庵应为一人。又普照寺内发现一方残石,上书“(上)瑞下庵心公祖老和尚觉灵位”,“阖寺徒孙等敬立石”。得确知瑞庵法名祖心。
瑞庵寂后,其徒盛光主寺。因寺宇颓坏,募兴大工。举人蒋大庆、监生乔子忠各为撰碑记。蒋记称:“瑞僧之弟子盛光性明敏,有继述才,因与议其事。盛光欣然以贾(公)为董事主人,抱募疏走城乡遍,复得金郡尊(棨)、寅参戎(宾)、蒋明府(因培)捐俸为邑绅倡。建正殿、西廊、山门,力竭而止。盛光由是意更锐,经理日勤,修植树木遍山薮。”(清蒋大庆《重修普照寺碑记》,《岱粹抄存》卷一)乔记称:“瑞庵公之徒盛光禅师愿力宏大,道心弥坚,佛法与世法,共济其美,修道之士罕有及者,其造修各处禅院,清幽山中,诸木丛茂。丁丑岁(1817年),又募建鼓、钟二楼,而寺内外景象昭旷。”(清乔子忠《重修普照寺碑记》,《乔子遗书》卷一)各记均称僧名盛光,但依行辈考之,其为先字辈,故其法名应为先某。考普照寺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铁钟下左侧题:“监院比丘僧先曾。”(铁钟今移存岱庙)其行辈、僧职皆与盛光相合,可推知盛光法名先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