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石坞尼庵来历之传说
(2022-04-17 22:19:50)
标签:
泰安历史杂谈 |
后石坞尼庵来历之传说
泰山后石坞庙,素由尼僧主之,关于庵来历,民国《续修平原县志》卷十二载录一段传说:“东北刘敬堂庄(今平原县东北刘庄村)旧有茅庵,住持尼也。师弟二人,师年三十许,弟约二十,皆有姿。附近无赖艳之,时往来庵中语言挑戏。尼甚恐惧为所污,师若弟日夜焚香,默祷祈神佑护,忽一夜大风,飘其殿宇、神座、器具、鸡犬等事,凌空远去,安顿泰山后,庵式依然。师弟犹梦睡未觉也。及晓开门,环视峰峦嵯峨,莫知所为。觅樵子询之,知为岱岳后石坞焉。至今该庵住持尚传谓来自平原云。事近荒唐,末敢遽信。邑拔贡李润深言,有士人刁逢田者,年近八旬,素无妄言,来城而述其事,谆嘱纪录云云。至诚感神,天佑贞人,理之所有,不必为事之所无也。”
按此段志文,虽系传说,似暗示了后石坞尼僧之来历。后石坞自明隆庆立庙,始由女冠住持其中。历主事者有王崇泰、单教云、单教雨等。明清鼎革之际,看庄家人朱四将单教云谋害,强霸庙产。顺治间单徒吴真元具控抚院,将朱四拿问正法,重住坞庙,但不久又被朱六驱逐。后石坞庙祀中断数十年。
在道姑主坞之时,且有尼僧修持其间。如万历吴同春《续游泰山记》云黄花洞“居此者止老尼数人”,祁承《岱游记》云
“二三老尼居之”,崇祯艾容《岱记》云洞“主老尼数人”,顺治时卢綋《黄花洞》诗亦称“山尼”。可见尼僧早与石坞产生因缘。
至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有尼普慧声称为吴真元师侄,在地保帮忙下入住坞庙(见后石坞恳请执照碑,今嵌于后石坞元君殿壁)。由此后石坞庙正式由道庵易为尼庵,普慧被香众奉为“泰山后石坞掌教祖师”(《王谦等题名碑》,康熙六十年立,嵌后石坞元君殿壁)。《续修平原县志》所述异闻,实为尼僧入主泰山后石坞庙之曲折反映。志称“至今该庵住持尚传谓来自平原云”,如是,则普慧宗绪所出,岂在平原一地乎?
前一篇:西溪寻《非攻》古刻不获
后一篇:泰山饼传百年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