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熊进数学家常课的观察与评析》

(2025-02-25 15:57:16)
分类: 小学管理

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阵地。近期,我有幸观摩熊进老师的一节数学练习课,这堂课让我眼前一亮,收获颇丰。以下是对这节课的详细评析与各位分享。

一、课堂流程回顾
(一)复习旧知环节
课堂伊始,熊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折扣知识,学生积极口述折扣公式及变式,老师则在黑板上认真板书。接着,老师抛出具体题目,让学生列出算式。此时,课堂氛围活跃,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之后,老师别出心裁地请另一位学生复述列式内容,巧妙地拓展了设计意图,既巩固了旧知,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后续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新题讲解与练习环节
1.第四题讲解:老师出示第四题后,先让学生自主分析题目中的关键词,回答“已知什么?求什么?怎么求?”这一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随后,四位学生被邀请上台板演,其余学生在草稿纸上独立完成,老师则在教室里巡回查看,及时了解学生做题情况。板演学生完成后,所有学生停笔,开始审视判断板演结果。最后,老师进行点评并讲解归纳解题思路,学生们则认真核对自己的解题过程,查漏补缺。
2.第九题讲解:分组推荐最聪明的同学板演,其余学生在课本上完成,老师继续巡视。当板演学生讲解题思路时,出现了小插曲——被拒绝。但老师并未慌乱,而是顺势引导全班同学共同评价板演解题过程,并再次强调解题步骤中的重难点,巧妙地将这一突发状况转化为教学契机,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3.第八题讲解:采用分组挑战的形式,老师巡查时及时肯定与表扬正确的同学,指出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自行纠正。之后,板演学生讲题,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这种生生互动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长江作业》基础题讲解:老师带领学生共同完成《长江作业》基础题,随做随点随讲、随时订正随时统计正确人数。这一环节既保证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及时反馈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老师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
(三)课堂作业环节
课堂最后,老师布置了第三大题第三问作为课堂作业,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课堂教学亮点
(一)教与学的无缝对接
熊老师的讲解与学生的自主学习配合得天衣无缝。在整个课堂过程中,老师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而是通过巧妙的引导,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例如,在复习旧知环节,让学生口述公式及变式,再请学生复述列式内容;在新题讲解时,先让学生分析题目、板演解题过程,最后老师再进行点评和总结。这种教学方式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精准的讲授与引导
熊老师的讲授非常精准,只抓核心知识点以及由学生的错误引申出来的关注点。他以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为出发点,不蔓不枝,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为目的,为学生提供适可而止的帮助,而不是老师包办。这种教学方法既避免了学生因知识难度过大而产生畏难情绪,又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成就感,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例如,在讲解第四题时,老师先让学生自主分析题目,再请学生板演,最后才进行点评和总结,这种循序渐进的引导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思考和实践中真正理解了知识点。
(三)练习题的精心设计与多轮刺激
熊老师为学生提供的练习题目知识点相同,但难度由易到难,适当变形。第一次以老师讲解学生学习为主,用重复的方式督促学生关注重难点;第二次以学生自行练习习得方法为主,第三次以学生讲解思路为重点。这种多轮刺激的方式,保证了多数学生当堂课学有所获,有问题能当堂及时解决。例如,在讲解第八题时,先分组挑战,让学生自行练习,然后请板演学生讲题,其他学生评价,这种层层递进的练习方式,让学生在不断挑战中巩固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四)学生参与面广
本节课据熊老师自行统计,有15人回答问题(目测远远不止此数),12人板演,1人讲题。学生参与面广,简单题一起当堂处理,难题板演集中处理。这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位置,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例如,在讲解《长江作业》基础题时,老师随做随点随讲、随时订正随时统计正确人数,这种全员参与的方式,既保证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及时反馈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老师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
(五)有效的巡视与及时反馈
熊老师的巡视到位,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讲课思路。在学生做题时,老师总是及时巡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出,让学生能够及时纠正错误。例如,在讲解第四题和第九题时,老师在学生板演和做题过程中,都进行了认真的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在讲解时重点强调,这种及时反馈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及时纠正错误,避免了错误的积累,提高了学习效果。

三、常规课堂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一)“满堂灌”现象
在常规课堂中,部分老师执着于“满堂灌”策略,不管是因为走流程、抢进度还是担心没讲透,都习惯于将知识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自主思考和探索的机会,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改进策略:
1. 转变教学观念:教师应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将课堂还给学生。
2. 设计互动环节:在课堂中穿插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3.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通过设置学习任务或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4. 控制讲授时间:将讲授时间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如不超过课堂时间的50%),留出时间给学生思考和练习。

(二)过度自信于“讲授”
部分老师对自己的“讲”过于自信,认为自己讲得越细致,学生理解越透彻,掌握得越牢。然而,这种过度依赖讲授的教学方式,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学习需求,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够深入,学习效果不佳。
改进策略:
1. 精简讲授内容:抓住核心知识点,避免面面俱到,突出重点和难点。
2. 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结合多媒体、实物演示、实验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
3. 注重学生反馈:在讲授过程中,通过提问、观察学生的表情和反应,及时调整讲授节奏和方式。
4. 引导学生总结:在讲授结束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所学内容,检验他们的理解程度。

(三)对学生学习情况缺乏及时了解
在常规课堂中,部分老师对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未通过巡查或提问等方式及时把握,不能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或采取有效补救措施。这种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知识漏洞不断积累,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改进策略:
1. 课堂巡查与观察:在课堂练习或讨论时,教师应走动巡查,观察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发现共性问题。
2. 设计分层问题:通过提问不同难度的问题,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掌握情况。
3. 利用即时反馈工具:使用课堂反馈工具(如举手、答题器、在线问卷等),快速了解全班学生的理解情况。
4. 课后小测验或作业分析:通过简短的课堂测验或作业批改,分析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四)生生互动策略运用不足
在常规课堂中,部分老师对生生互动的策略不能适时运用,学生的学力参差不齐正好是生生互动的有利前提,但关键考察的是教师对课堂的把控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不断拉大,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抑制,最终影响班级整体学习氛围和学习效果。
改进策略:
1. 合理分组:根据学生的学力水平、性格特点等进行合理分组,确保每组学生能够互补和协作。
2. 设计合作任务:设置需要合作完成的任务(如小组讨论、项目探究、角色扮演等),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助。
3. 明确分工与目标:在生生互动中,明确每个学生的角色和任务,确保每个人都有参与感。
4. 教师适时引导:在生生互动过程中,教师应巡视课堂,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指导,确保互动有效进行。
建立评价机制:对小组合作成果进行评价,既评价整体表现,也关注个人贡献,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四、总结
熊进老师的这节数学练习课,我认为是解决以上问题的一种有益尝试。她以其独特的教学设计、精准的讲授引导、精心的练习安排以及有效的课堂互动,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高效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今后的教学中,各位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可以借鉴熊老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努力打造高效、让学生学有所获的常规课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