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中生生互动环节设置与实施建议
(2025-02-25 15:53:21)分类: 小学管理 |
文言文教学中生生互动环节设置与实施建议
——观金陈子老师《两小儿辩日》课后
在小学文言文教学中,生生互动环节的设置与实施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今天听了金陈子老师执教的《两小儿辩日》,她在课堂中设计了生生互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这节课,我尝试对金老师的生生互动教学环节进行点评,并和大家交流对小学文言文教学中生生互动环节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首先,文言文对小学生来说,往往比较难懂,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解为主,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甚至产生畏难情绪。而生生互动则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好奇心强,喜欢通过交流和互动来学习。通过生生互动,学生可以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提升学习兴趣,并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因此,金老师在《两小儿辩日》教学中的尝试,是有益的。
一、生生互动环节实施的基本条件
1.
在分组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学习能力和兴趣进行搭配。比如,把性格开朗、思维活跃的学生和性格内向、思维严谨的学生分在一组,让他们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同时,各小组之间的实力要尽量均衡,避免出现“强弱分明”的情况,这样才能保证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
点评:
金老师到小报告厅后安排学生座位时,对分组表现得比较随意,没有充分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将不同性格和能力的学生搭配在一起,以形成互补。如果老师在学生坐下后根据自己平时对学生的了解,及时作适当的调整,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找到自己的角色,也让内向的学生有了表达的机会,整个课堂上就不会出现“强者独大”,被部分小组独占展示的角色的现象出现。
2.
良好的课堂氛围能让学生放松,更愿意参与互动。教师可以通过微笑、鼓励的眼神等方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在互动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即使学生的回答有误,也要以引导的方式帮助他们纠正,而不是直接否定。
点评:
金老师在课堂上始终保持微笑,用温和的语言鼓励学生发言。当学生回答不完整时,她没有直接指出错误,而是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到安全,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但这节课上金老师显得略显紧张,留给学生小组学习的时间和程序都不足,导致给人一种我要“赶紧走完流程”的感觉。
3.
在设置互动环节时,教师要让学生清楚知道他们需要完成什么任务。比如,在讨论《两小儿辩日》时,目标可以是“理解两小儿的观点及其依据”。在互动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反馈,表扬达到目标的学生,并帮助未达到目标的学生调整学习方法。
点评:
金老师在讨论前明确了任务目标,要求学生“找出两小儿的观点及其理由”,她在巡视时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调整思路。学生在自主完成后,可以顺势设置“小组内交流”步骤,这样更容易发现学生形成答案和分析思路中存在的问题,接下来全班范围展开讨论时就有了明确的方向,进而突破本节课的重点。
4.
作为课堂的引导着,教师可以关注评价主体和方式是可以多样化的,比如小组评价、个人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小组评价形式可以由小组成员互相打分;个人评价可以让学生自我反思;教师评价则侧重综合学生的整体表现。
点评:
金老师在评价学生朗读时注重细节,也能发动学生对发言或朗读的学生进行评价,教-学-评三位一体,让学生清楚自己的优点,也知道了改进方向。在点评时,教师要提供具体的评价标准给学生,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评价标准,具体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也就是不要简单地说“你真棒”,要说清楚“你哪里棒”。
二、生生互动环节设置的具体建议
1. 课前布置任务
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预习任务,比如让学生查阅《列子》的背景资料,或者了解“辩日”现象的科学解释。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查到的内容,互相补充知识。
点评:
金老师在课前布置了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查找“孔子”的相关资料。学生在课堂上分享了各自查到的内容,比如孔子其人及其教育思想。这种预习任务为课堂讨论打下了基础,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如果能请学生在课前查找关于相关现象的科学解释,哪怕学生不一定理解,在课堂上再听“科学老师”解说音频的效果会更好。老师可以尽可能搜集更形象更直观的辅助手段突破教学难点,这一点金老师没有纠结在课堂上对两种现象产生进行解释,而是用音频辅助,这样就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其实,网络上也有相关的视频,效果会更直观)。
2.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一些有深度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比如,在《两小儿辩日》中,可以问:“两小儿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孔子为什么不能决断?”这些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思考,促使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巡视各小组,及时给予指导,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点评:
金老师在课堂上提出了“两小儿的观点是什么?”和“孔子为什么不能决断?”这两个问题。金老师设计的第一个问题的意义不大,不能引导学生深入到文本的内在实质,幸好金老师通过连续的追问,引导学生对两小儿的观点及理由有了较清晰的认识;金老师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可能学生无法直接作答,此时教师应将问题分解成不同的子问题,引导不同小组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讨论。这样一来学生在问题引导下,小组讨论就有明确的目标,老师可以适时介入小组的讨论,能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3.
《两小儿辩日》以对话形式展开,非常适合角色扮演。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扮演“一儿”、“一儿”和“孔子”,通过表演来感受课文的情境和人物情感。在表演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语气、表情和动作,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比如,扮演“一儿”的学生可以表现出自信、坚定的语气,而扮演“一儿”的学生则可以表现出疑惑、不解的神情或者争辩的反问语气。
点评:
金老师设计了分解色朗读环节,学生分角色朗读了“两小儿”的语言。老师提前出示 “摆明观点+说清理由+反问语气+神态动作” 的朗读标准,在点评时,她提醒学生注意语气和表情,能够让学生较好的体会人物心理。如果此时让学生来点评,或者干脆用角色扮演进行互动,效果会更好,因为要处理好角色表演,能让学生尝试更深入地理解了人物的情感和课文的内涵。
4.
课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拓展任务,比如让学生收集其他关于孔子的故事,或者阅读类似的文言文篇章,如《孟子》中的“鱼我所欲也”。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教师也可以利用课前3分钟、班级群等平台,为学生提供课后交流的机会,并及时给予反馈。
点评:
金老师在结尾部分回顾了本单元导读提示“好奇而又爱思考的人”,那么课后布置的拓展任务,既可以要求学生收集孔子的其他故事,也可以寻找与两小儿类似的爱思考的例子并在班级群内分享。关注积累,对学习文言文很重要。
总结
总的来说,生生互动环节的设置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课文内容进行合理设计。通过课前任务、课堂讨论、角色扮演和课后拓展等多种形式,学生可以在互动中更深入地理解文言文,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金老师的《两小儿辩日》教学就生生合作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同时希望以上建议,能对大家的文言文教学有所帮助,也欢迎大家一起交流更多的教学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