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水玉瀑风景区位于敖汉旗北部,距旗政府所在地90公里,在敖润苏莫苏木与翁牛特旗高日罕苏木接壤的老哈河上。老哈河向东奔流中,穿越科尔沁沙地的石山,形成闻名遐迩的瀑布,清乾隆皇帝赐名“玉瀑”,当地人称为“响水”。

滚滚东去的老哈河奔流到这里,根据这里南高北低的地势,本应居高临下,畅通无阻地向东北流去,可是出人意料的是,这条流水突然来个九十度大转弯,竞摇头摆尾地向东南方向超过北岸二十多米的岩石山上爬去,把一座坚硬的石山迎头劈开,锯成一条七百米长,六十米宽,三十米深的石沟。以万夫难挡的水速飞泻而下,迸发出雷鸣般巨响,形成了大漠中雄伟壮丽的瀑布景观。由于地势复杂,河水一头跌进3米多深的石井中,原本放荡无羁的河水被激怒了,仰天长啸,旋即而出。前行不到20米,再跌入石井,复又跃出,三次跌入,三次跌出,同时发出三声巨响。两岸石壁回音相和,震天撼宇,隆隆如雄浑壮阔的大漠交响曲。

响水除水声奇壮外,石奇还是一景。响水怪石嶙峋,或如万马奔腾,或以长剑依天,或象金蟾荡水。河南岸一石尤为奇特,酷似一把石椅,宽2米,长19米,坐高10余米,靠背扶手左右对称,石椅结构准确,惟妙惟肖。这便是传说中康熙皇帝的太师椅。石椅西侧18米处,有1个高约22米,直径11米的石桩,形如“宝塔”,傲立挺拔,甚为雄奇,石桩两侧的石坡上有十几个碗口大小的印痕,酷似马蹄印。传说是康熙帝乘马观响水留下的痕迹。

关于响水,《清史稿》及有关史书均有记载,康熙37年,康熙皇帝曾来这里观赏风光。乾隆八年秋,清皇帝弘历去盛京(今沈阳)拜谒祖陵,途经敖汉北境,距响水10公里,即听到河水的轰鸣声,闻声转辇响水,专程前往观赏,并赋《观敖汉瀑布水》长诗一首,令工匠刻在响水岸的石崖上,此石刻用汉、蒙、满3种文字,汉文居右19行,满文居中,蒙文居左,满蒙文共51行。石刻上眉宽8米,诗文身宽7米,诗全长26米。全诗占面积128平方米。尽管几百年的风吹雨蚀和日晒光曝,但诗文和字句仍陷约可见。
我闻奥区天所秘,疑信向半今信然。
浩浩万城沙漠塞,乃有瀑水崇风悬。
车登方若纷□□,豁开壶里别有天。
侵寻峰岫罗嘉树,渐□涧谷无埃烟。
是时仲秋曝晶日,忽闻雷声殷前川。
坐令林峦失轻簌,朗呤清眺万虑蠲。
大者明珠小者玑,如倾栲栳投深渊。
虎狼骇走不敢饮,下疑千载苍龙眠。
巨石横断无土壤,中生美箭奇而坚。
山叶红绿如错绣,无名野卉相新鲜。
鹳鹄徘徊不忍去,□鼯特向虬枝芽。
禹凿龙门来至此,胡乃三级限鳙鲢。
吁嘻泉石诚观止,赏识自我羌谁先。
匡庐香炉无足喻,山灵占此永不迁。
设置飞觞搦管地,混沌□□应难全。
三年后,乾隆帝又巡幸到此,再次挥毫写《寄题敖汉瀑布水》七言诗一首,赐名“玉瀑”。

这里没有南方那种小家碧玉,却有北方的大气磅礴;没有太多人工雕琢,却让你在方圆50里听到瀑布声,清甜的泉水还有一些古老的传说,也让你不虚此行。时代在变、山河在变、响水也在变。今天的响水,人们在这里建起了水电站,响水正以它更加有力地响声向社会发出时代的强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