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侦探、推理小说对警察(侦探)实战能力素质的影响
要讨论侦探、推理小说对警察(侦探)实战能力的影响,恐怕先要搞清警察(侦探)实战能力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剔开诸如法律、侦查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基础性的东东以外,我以为以下几方面的素质在警察(侦探)实战中往往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
1、 较强的观察、思维能力:
能迅速从纷繁芜杂的表像中发现问题的要害,从细微处发现问题;能从表面似乎毫无关联的现象找到其内在联系、能就一项工作迅速制定多个行动方案,并能在短时间内对其优劣、长短作出评估,以确定当下最合适的行动计划。
2、 熟悉各种犯罪类型的不同手法、策略与行为特点。
从其犯罪计划酝酿制定、条件工具的准备、同伙的物色与引入,到实施前的踩点、制造不在场证明、实施时的具体方法、途径(如破门、破窗、开锁手法;控制受害人的方法与措施等)以及实施后脱离现场路径、交通工具的选择等。
3、 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心理背景知识。
不但能根据实际情况对自身的心理作出相应的调整、分析,还能站在罪犯的角度思考犯罪的一种反向思维能力。
4、 丰富的社会常识。
了解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的心理特点、思维方式,熟悉不同岗位、不同社会角色的基本行为方式、操作程序要领、游戏规则等。
而阅读、写作侦探推理小说对警探以上几方面的素质,特别是前三方面的素质能力培养是具有一定“迁移影响”意义的,其具体体现如下:
一、阅读、写作侦探推理小说有助于警察(侦探)熟悉、了解各种相对新奇的犯罪手法、策略,从而起到开阔思路,缩小侦查思维盲点的作用。
根据我的观察,侦查一线的警察特别是基层的一线警察,对侦探推理小说都有些不以为然,认为那都是些纸上谈兵的纯智力游戏。应当承认:这种观点有一定普遍性与相应的道理。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看到:犯罪也正在发生变化,特别是在社会普遍文化程度提高的今天,犯罪手法也开始变得越来越不那么单纯,在一般的常规手法中也不排除真有几个想入非非者受了某些侦探小说的影响,去追求那种比较奇妙的所谓“完美犯罪”。从这个意义上讲,警探适当地读些此类书籍对于加强对这类人员心理、行为方式特点的了解,是有实际意义的。
此外,侦探推理小说特别是那类科学性、实战性比较强的侦探推理小说在对各种犯罪手法、策略以及侦探的侦查手段与策略的描述也往往是比较逼真、深入的,对于警探从“知己知彼”的角度加强对对手的认识,借鉴已有的一些侦查经验、手法都很有益处的。
这方面,我觉得先前几位网友转贴的一些从各类侦探推理小说中归纳总结出的一些犯罪手法、逃避侦查的策略思路就很有点意思。如制造不在场证明的方法、盗窃名画的手段、炸弹的诡计等。这些我们原来上课时也有涉及,但有些方法是我们没有想到的,而且在课堂学到的也不象从文学作品里读到时的记忆这么深刻、形象。因此,侦探推理小说里的某些方法从思路的角度来看,还是很新颖的,对于警探在实际工作中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另外,福尔摩斯系列与其它几部侦探小说里谈到的对周围人员身份、职业、经历的观察分析的方法也给过我不少启发。说起来惭愧,在学校里上课时从未涉及过此类内容,自己也没太留意。现在我在这方面的一点心得体会都是在工作后重读福尔摩斯系列后,通过自己平时一点一点一滴地总结出来的,还远谈不上系统精确。不过由此也可以看出,适当地读些侦探小说,对弥补因我国相关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造成的知识空白还是有意义的。
二、阅读、特别是写作侦探推理小说是警探学习掌握一些有效的思维、推理技法,增强思维的严密性,培养系统、整体的思维习惯与宏观构架能力的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
我一向认为对于那种实践性比较强的工作而言,掌握一些专业知识只是从事此类工作最初级的要求,只有通过实践掌握了一些实际的操作方法、要领才谈得上真正入门。具体到警察(侦探)的侦查思维活动中,则更是如此。而思维的条理性、分析的精微、推理的严密,这些素质并不是完全靠直觉或丰富但“不加雕凿的经验”本身就能做到的,它更多地依赖于对科学思维方法、程序的掌握及经过长期实践后将此类规则的内在化。
我曾一度对决策科学与认知心理学中如“问题解决的一般程序”、“多方案的综合评估”等问题有过浓厚的兴趣,但因为当时对经济学模型、企业管理方面的背景知识了解不够,在通过实例运用的方式掌握此类方法、程序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后来有一天,翻看到《东方快车谋杀案》波洛整理案情那一节,他那一套方法程序(对每一个人的在场与不在场证明、怀疑的肯定因素与否定因素进行列举、分析、评估)使我一下子为之豁然开朗——这不就是方案评估、抉择方法的最好运用实例吗?!自那以后,我碰到一些有多个途径、方案解决的问题总是尽量先将其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先列出来,进行综合比较后再作出决断。事实上,这样一种思维方法、习惯不但在我后来从事实际工作中发挥过很大的作用,在平时对于自身更全面、深入考虑问题时也往往是有益的。
写侦探推理小说对警探综合思维能力的锻炼与培养作用就更显著了!我没正式写过此类东东,但我构思过几次,给我的感觉是对自己综合思维能力是一个很大的刺激或者说是挑战——构思应如何才能新颖独特、整个叙事框架应如何展开、几条线索(主线索与副线索)应如何延展、又如何交融;人物应当如何塑造、具体的场景应如何营造烘托、每一个细节应怎么样相互呼应衔接!这整个一下来不啻是一个系统工程,对自身各方面背景知识的掌握、人物性格的把握、思维的严密性与宏观构架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可以说是既是一次智力的挑战,也是一种思维的享受,确实很刺激!
我想:如果中国一定层级的警方首脑都达到能写侦探推理小说的水平,那么中国警方的破案能力与自身管理水准肯定都会有飞跃式地提高。
三、阅读、写作侦探推理小说对于警探培养一种从罪犯的角度思考问题的反向思维能力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也是警探更全面了解罪犯心理的一个有效途径。
对军警方这种对抗性极强的职业而言,是否具备一种强烈的对抗思维意识与反向思维能力是衡量其是否具有良好职业意识的重要标志。兵法云:兵无常式,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之,谓之神!对于以侦查破案为己任的警探而言,如何“知己知彼”,站在罪犯的角度来看待自身,从犯罪的角度来看待、分析各种可能成为犯罪对象的目标并找出防范的方法,是确保自身能不断见人之所未见,先敌一步,快敌一步、胜敌一步,永远把握对敌斗争之主动权的先决条件。
优秀的侦探推理小说,特别是那类科学性与现实意义比较强的侦探推理小说则往往都是以一些具有典型性的罪犯为主角,其中的心理描写无论是对具体的犯罪活动心理,还是对犯罪的深层动机、社会根源都有较深入的发掘与勾勒。再加上阅读侦探推理小说所必须的精神高度集中,使警探相对于阅读其它文学作品往往能更深入、逼真地体会各类罪犯(包括那种所谓的坚定的、杰出的罪犯)在准备、实施各类犯罪时的心理活动特点,也就能在更具体的层面上来看待犯罪现象本身以及罪犯作为一个常人所共有的人性,从而发现其可供突破、利用的弱点。
写侦探推理小说也是如此,因为其对警探在掌握各类人物性格特点、嫌疑人犯罪心理的要求更高,也就更能全面深入锻炼警探对罪犯犯罪心理的分析把握能力,而且因为上面第二条所谈到的,写一篇非纯智力性、更强调逼真与可操作性的侦探推理小说,从思维的角度来讲,与制订一次“完美犯罪”的行动计划在本质上是差不多的。考虑到我国警察教育训练中,形式化、理论化的东东过多,对提高实操能力最有效的案例教学与对抗式演练安排严重不足的现状,警探自身通过写短篇侦探推理小说、制定模拟犯罪计划与侦破计划的方式,进行相应的模拟思维训练未尝不是提高警员对抗性思维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