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易复发的内外因及内服外敷药
(2008-10-03 19:53:24)
标签:
湿疹中医保健儿童饮食健康偏方食疗药膳内服外敷 |
分类: 健康天坛 |
湿疹是皮肤对多种外在和内在因子的过敏反应,儿童及成年人都很常见,以一岁以内的婴儿发病率最高,其病因复杂,遗传过敏性体质、胃肠道功能障碍、体内存在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等慢性感染灶以及紧张、劳累和精神创伤等与湿疹的发病有关。冷热刺激、搔抓、穿化纤或纯毛衣服、真菌孢子、尘螨、小动物的皮毛及分泌物、牛奶、鸡蛋、海产品及牛羊肉等都可能是湿疹的诱发因素。
湿疹按皮损表现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三期。急性期以红肿、水疱、糜烂和渗出为主要表现。亚急性期以小疙瘩、鳞屑、结痂为主要表现。慢性期以干燥、粗糙、皮肤增厚及色素沉着为主要表现。湿疹常伴有轻重不一的瘙痒,皮疹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如手、足、肘窝、腿窝、头、面、小腿外侧、肛门外生殖器等处,对称发生于身体两侧。一岁以内的婴儿湿疹常局限于头面部,按其皮损表现分为二型,即渗出型和干燥型。渗出型湿疹好发于较胖的婴儿,以头面部红肿、糜烂、渗出为主要表现,常伴有剧烈瘙痒。干燥型湿疹多见于较瘦弱的婴儿,以成片的小疙瘩、鳞屑为主要表现,瘙痒相对较轻,随年龄增长,皮疹逐渐向躯干及四肢发展。湿疹病程呈慢性,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用药后皮疹很快消退,停药后易复发,病程长达数月,乃至数年,但大多数婴儿湿疹随年龄增长病情逐渐缓解。
湿疹的治疗包括内用疗法和外用疗法。内用药以口服抗组胺药为主,如扑尔敏、苯海拉明等。外用药应根据皮损特点来选择,如皮损以红肿、糜烂、渗出为主时,可予3%硼酸水做冷湿敷,每次二十分钟,每日四至六次。如皮损干燥,以小疙瘩、鳞屑为主时,可选择治疗湿疹的软膏。皮损比较严重时,外用激素类药膏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外用药的选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曲安奈德软膏)
1食疗
(1)薏米红豆煎:薏米30克,红小豆15克,加水同煮至豆烂,酌加白糖,早晚分服。
(2)马齿苋煎:鲜马齿苋30~60克,水煎,每日分数次服用,并可配合外洗。
(3)冬瓜汤:带皮冬瓜250克,切块,煮汤食用。
(4)黄瓜煎:黄瓜皮30克,加水煎煮沸3分钟,加糖适量,1日3次,分服。
(5)绿豆海带粥:绿豆30克,水发海带50克,红糖适量,糯米适量。水煮绿豆、糯米成粥,
2外治法
湿疹除内服用药(食)外,同时配合外治法,疗效会更好。外治方:
(1)紫草油:紫草9克,用香油适量炸焦,待油成紫色捞出紫草即可,每日数次,用油涂患处
(2)鸡蛋馏油:鸡蛋7个,煮熟取蛋黄,锅内放麻油50~100克,文火将蛋黄内油熬出,待蛋
(3)乌贼骨适量研细粉,散敷湿疹处,每日数次,适用于有渗出者。
(4)文蛤散:文蛤100克,川椒50克,轻粉3克。将文蛤打成细块,炒至金黄,入川椒同炒至
(5)包云膏:松香末60克,硫磺末30克,研匀,麻油拌成糊状,摊于纱布上卷成如指头粗条
(6)土豆洗净,切碎捣烂,敷患处,用纱布包扎,每昼夜换药2~3次。
另:(1)黄柏20克,苦参20克,蛇麻子20克,甘草10克,叁付水煎外洗。(用过,非常有效)(曲安缩松尿素软膏)
医学上称为“异位性皮炎”或“过敏性皮炎”,民间俗称为“湿疹”。
目前,真正有效的药物即是含有氢化可的松激素的药膏,常选用0.1%浓度的制剂。一般将药膏薄薄地涂在皮疹上2~3次,皮疹即可明显好转,痒感也明显减退。在皮疹好转后经常涂些润肤露可以延长缓解时间。
对于顽固的湿疹,应考虑是过敏所致。虽然,多数情况下我们能基本猜测到过敏的原因,但不能保证猜测的准确性。特别是同时对几种食物过敏,或对环境因素过敏者,仅凭猜测往往耽误治疗,还可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只有通过抽血或皮肤试验检查过敏原才能真正了解过敏原因,也有才能从根源上进行预防。如果有可能,远离过敏原是最好的预防办法;对于不能根本脱离过敏原时,采用适当治疗,保护皮肤的完整性至关重要。
湿疹为什么易复发
一、 内因:
1、遗传过敏性体质:一般父母或家族中有过敏性疾病患者的儿童中湿疹的发病率较其它同龄人群高。
2、胃肠功能障碍:胃肠道功能紊乱时,食物得不到充分消化分解,而以大分子形式吸收入血液,尤其是蛋白质类食物(奶、鸡蛋、鱼虾等)可做为抗原物质,而诱发湿疹。因此,孩子过多的食入蛋白质类食物,在着凉、感冒或腹泻等影响肠胃功能时湿疹可以复发或加重。哮喘也会加重湿疹复发,或注射预防针也会加重湿疹复发。0-6个月婴儿消化吸收差,胃肠道防御能力较弱,易发生食物性过敏。
3、体内慢性感染灶:患儿存在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慢性感染也是发病的重要因素。
4、 免疫功能发生紊乱:常见重症感染。
二、 外因:
物理因素:如冷、热、过度干燥、潮湿及搔抓、热水洗脸等都可能成为诱发因素。
化学因素:包括肥皂、化纤、毛织品及洗涤用品等。
生物因素:如花粉、真菌孢子、尘螨、小动物的皮毛及分泌物等。
食物因素:牛奶、鸡蛋、海产品及牛羊肉等,患湿疹的婴儿,哺乳的母亲禁吃鱼、蟹、鸡、牛羊肉、虾等“发物”。三、湿疹的表现:
1、 一岁以内的婴儿湿疹常局限于头面部:
A、脂溢性湿疹:头顶、额部、眉毛等处,炎性红斑,表面覆盖黄色油腻性厚痂。
B、渗出性湿疹:好发于较胖的婴儿,以双颊部红肿、糜烂、渗出为主要表现,常伴有剧烈的瘙痒。
C、干燥性湿疹多见于较瘦的婴儿,以成片的小丘疹、鳞屑为主,痛痒相对较轻。
2、 特殊类型:
A、钱币状湿疹(盘性湿疹):多发于手背、臀部和四肢身侧。直径1-3CM,圆形,损害界限清楚,为小丘疹、丘疱疹密集,表面有渗液,慢性皮肤肥厚,表面有鳞屑、痂皮、皮损散症,明显搔痒。
B、传染性湿疹样皮损:发病前局部先存在化脓性感染灶。如中耳炎、溃疡、瘘管等。因不断地排出分泌物,使周围皮肤受到刺激而发病。周围皮肤发红,出现许多小丘疹、水疱和脓疱,进而渗出、结痂,可没搔痒方向呈线状播散。
婴儿湿疹发病与胃肠道消化能力差有关,随着年年龄龄增长,胃肠道功能日趋完善,饮食逐渐多样化,大多数婴儿湿疹1岁以后会不再复发。四、治疗:
1、内服药:朴尔敏、苯海
2、外用药:
A、渗出、糜烂、红肿、皮损严重者用3%硼酸水冷湿敷,每次20分钟,每天4-6次。
B、 皮损肥厚,苔藓化为主,可选用湿疹软膏
3、 意事项:
A、尽量用母乳喂养,或者鲜奶多煮一会儿使牛奶中的蛋白质变性,抗原性降低,以减轻过敏反应,也可用豆奶或其它代乳品。鸡蛋要多煮一会儿,只吃蛋黄不吃蛋白,因鸡蛋的抗原性来自蛋白,蛋黄极少引起过敏。
B、 内衣要宽大,纯棉制品,尽量不穿毛、化纤品。
C、搔抓、摩擦、肥皂洗、热水烫及不当外用药刺激湿疹加重,应避免。痒—抓—越痒—越抓恶性循环,导致病情加重。
D、 应少吃鱼、虾、蛋白质食物,以免病情加重。附:赵心波儿科临床经验方选 2M+
防风 3g 连翘 6g 焦麦芽 6g 菊花 5g 黄岑 3g 生草3g 至圣保元丹每服半丸 每天二次
湿疹严重外敷方剂其效尤其明显:
川连面 3g 黄拍面 3g 乳香面 3g 龟板面 3g研匀,香油调敷收效更快。
另注:湿疹严重时可用外用药,但用多了会色素沉着。重湿疹可口服水介蛋白,但水介蛋白很贵。也可用大豆蛋白奶粉与正在使用的奶粉交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