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描
我觉得这部作品尽管是一个个人的命运,但它写出了一个人与时代的大主题。我由衷地为我们作家协会拥有这样的作品而感到高兴。说到这部作品对80后年轻人的意义,我觉得不仅对我们这些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年轻人有意义,对我们这些人也有意义。今天,我对女儿说,我向你推荐一本书《生命的呐喊》。因为我女儿最近也受到一些挫折,让她好好看看这本书。
我觉得有一句话,用在张雅文身上很合适,就是这个人是一个强者更是一个智者,是热情浪漫的幻想者,更是理想信念的坚守者,用血泪书写生命的尊严,又用生命来赌理想的明天。我觉得有了这个精神头什么事情都能干成。因为不怕输,不怕你口袋里只剩下最后一枚铜板。这正是这本书的感人之处。由此,我想到了文学的根本性问题,也就是刘扬体先生刚才谈到的写作姿态问题,我想到文学成就一个作家最终的因素是什么?
过去我在一篇文章里写到文学较量的三个层面,我觉得文学较量的第一层面:就是生活的经验,想写什么能写出来,这是一个基本层面。
第二个层面:我认为是才情的较量,有些人就很笨,有些人就很聪明,有才气,写出的东西风格鲜明,有自己的特点。才情很重要但还不能决定作者最后的价值,不能决定作家的终极价值。
第三个层面,我觉得这个终极层面是作家人格的较量。你有什么样的人格就会有什么样的作品。你写的是世俗化的东西,你想怎么把作品高尚起来可能也高尚不到哪儿去。以悲天悯人的人类情怀,这种高尚的情怀来写东西,即使你没有太大的才情我觉得都是实实在在的。
张雅文这部作品我觉得就是她书写了一种人格的闪光,表达出一种人格的力量和魅力。技巧上,艺术上这个作品有很多,但我觉得最主要还是我们作家用她自己高尚的人格书写了一部让我们感到震撼、感染、激动的作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