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昌黎物产志

(2024-10-25 09:32:17)
标签:

昌黎物产志

历史

分类: 昌黎文史

 

昌黎物产志

第十九篇  栗子

张玉万

我国栗树栽培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距今六千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采集、食用和贮藏肢拿乱野生栗果。据古代的文字记载:大约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们的祖先已相当广泛种植栗树。正如《诗经》中写道敏李:“有栗”,“树之榛栗”等,《周礼·天官》中说:“馈食之笾,其实枣栗”,《吕氏春秋》中也说:“果之美者,江浦之桔,箕山之栗”,等等。这些记述都说明远在古代,我国黄河流域及华北平原广大地区都有种植栗树,栗果成为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食品。到了秦汉时代,栗树的栽培更为旺盛,正如《史记》(公元一世纪)记载:“燕秦千树栗”,“其人与千卢侯等”。在这里把千树栗与当时的大地主千户侯相提并论,可见其规模之大。唐宋以后,栗树生产逐步向集约化生产发展,表现在陕西、河北等地建立了许多规模较大的官营栗园;另一方面,北方各地的大地主、寺庙主也都积极建立栗园。如北京南口著名的庆寿寺,“有栗园规模计千余顷”,是金、元时期庞大的栗园。其面积之大,栗树之多,在我国果树发展史历档上也是罕见的。

清康熙十四年《昌黎县志》(乾隆二十八年增刻本)卷之三《食货•土产》:(果类)栗。

清同治五年《重修昌黎县志》卷之四《田赋志•物产》:(果类)栗,《史记·货殖传》:燕秦千树栗。《唐书·地理志》:幽州土贡栗。

民国二十二年《昌黎县志》卷四《物产志》:(果类)栗,树高数丈。叶如箭镞,初夏开穗形花,可缠作然火之绳。实有壳斗甚大,壳外有刺如猬毛,霜降后实熟,则壳裂果出,色黑绿。一壳,或单或双或三四枚不等。仁淡黄色。《史记·货殖传》:燕秦千树栗。《唐书·地理志》:幽州土贡栗。《本草图经》:燕山栗小而味甘。《群芳谱》:北地产栗,小者味甘。故昌黎之栗虽小而味颇甘,若以糖浆炒之味尤美。

 

(图一:1918年糖炒栗子;图二:街边卖糖炒栗子的商贩北京,1917-1927年西德尼·甘博摄;图三:1939年炒栗子的商贩。一口大锅,半锅黑黑的小圆粒,沙子又不像沙子,不知道是什么。一把锅铲翻来搅去,满街香味扑鼻;图四:1940年昌黎出产的栗子;图五:民国背栗子的小孩,整筐都是没有剥皮的毛栗,用一些栗子树树叶覆盖)

 昌黎物产志


1

                                                                             (图略)

2

 昌黎物产志


3

 昌黎物产志


4

 昌黎物产志


5

               (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昌黎物产志
后一篇:昌黎物产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