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黎物产志

标签:
昌黎物产志历史 |
分类: 昌黎文史 |
昌黎物产志
第十三篇
张玉万
芡实原产于中国及东南亚地区,我国自古就有栽培。据史料记载,芡实首见于《神农本草经》,被视为延年益寿的上品,历代本草均有记载。李时珍描述其累累如珠玑,状如鱼目,煮食如芋,颇为形象。清沈朝初《忆江南》中有:“苏州好,葑水种鸡头,莹润每疑珠十斛,柔香偏爱乳盈瓯,细剥小庭幽。”据传
清康熙十四年《昌黎县志》(乾隆二十八年增刻本)卷之三《食货•土产》:(果类)芡菜。
清同治五年《重修昌黎县志》卷之四《田赋志•物产》:(果类)芡,《尔雅·翼》:幽州人谓之雁头,又谓之雁喙。实内有米,圆如白珠,久食宜人。(谷类)鸡豆米,叶大如荷而有刺,白露时结实可采。靖安曲河多有之。又名鸡头米。
民国二十二年《昌黎县志》卷四《物产志》:(果类)芡实,俗呼曰鸡头。内里实累累。生水中如荷而贴水,多皱纹,面青背紫,茎端苞多刺,形如鸡头。昌黎多野生,陂泽间无种者。
(图一:《神农本草经》记载芡实:“主湿痹,腰脊膝痛,补中,益精气,强志,令人耳聪目明,久服轻身不饥,耐老”;图二:1961年10月,女社员正在采菱角和鸡头米;图三:鸡头米1;图四:鸡头米2)
图1
图2
图3
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