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昌黎物产志

(2024-09-27 14:18:46)
标签:

昌黎物产志

历史

分类: 昌黎文史

 

昌黎物产志

第七篇  稗子

张玉万

稗,这个名称来源于《孟子》,别名在《救荒本草》中记载为稗子。稗子,它最早在春秋末期被记载,当时它已不再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反而因其口感差、米质差、难脱粒等原因,成为粮食作物中地位最低的品种,因此被称为稗。《本草纲目》中有记载:稗乃禾之卑贱者也,故字从卑。然而,事实上,早在一万年前,稗子就是远古人类的主食之一,浙江上山遗址中曾出土过稗和稻的遗迹。

在有些农村地区就有吃稗子的习俗,农民将收割稻子时集取的稗子或者专门将低湿荒地里杂长的稗草收割后将稗子晒干,在铁锅中炒熟研粉,然后加入盐、猪油、味精等调料拌匀作馅,再将揉好的稗子面团放入馅,用擀面杖压成圆饼状放入油锅中煎炸,至面饼发黄捞起,便可食用了。同时稗子也可以通过特殊的工艺手法酿制成稗子酒,此种酒类口感醇绵。稗子也是很好的一种的饲草,营养价值也较高,富含粗蛋白质、粗脂肪,鲜草马、牛、羊均很喜欢吃,还可以用稗子养草鱼,生长速度快,肉味非常鲜美,谷粒也可作家畜和家禽的精饲料,很多农民就会在稗子草多的地方,把成熟的稗子穗折下了,作为鸡鸭冬天的好饲料。稗子的根及幼苗还可药用,有止血功效,对创伤出血有一定的功效。稗子的茎叶纤维还可作造纸的原料,工业价值较高。

清康熙十四年《昌黎县志》(乾隆二十八年增刻本)卷之三《食货•土产》:(谷类)稗子。

清同治五年《重修昌黎县志》卷之四《田赋志•物产》:(谷类)稗子,北人呼为乌米。《尔雅·翼》:稗有二种。一黄白,一紫黑。紫黑者芑,有毛。

民国二十二年《昌黎县志》卷四《物产志》:(谷类)稗子,有早、晚熟二种。早者去暑后成熟,晚者秋分后成熟,实小似黍,可碾米、磨面。梗似谷,可饲骡马之用。

 

(图一:稗1;图二:稗2;图三:稗3;图四:稗4

 昌黎物产志


1

 昌黎物产志


2

 昌黎物产志


3

 昌黎物产志


4

               (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昌黎物产志
后一篇:昌黎物产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